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世尊說「咒對修行者一無是處」,但是咒對眾生「必有是處」--- 法友飛鴻 77

pict 104

對於在該網址留言或開啟話題,我耗費了不少時間,雖然接到通知重啟、重設我的帳戶;可能是我深度電腦智障所致,仍然無能為力,所以只好在自己的地盤發言了。
對於近日重貼「1994/5/31 AB Tsai 的貼文」,令我頗為震撼,深自反省:
阿含教義,有陳述過「咒對修行者『一無是處』,但是咒對眾生『必有是處』」嗎?
經律之中,「咒」有「咒誓」、「咒願」、「咒語以驅鬼、神、人、獸,治病、致病,改變雨、旱、雷、閃電等自然現象」三種差別,在此不予細論。
四阿含中僅有《長阿含19經,大會經》與《雜阿含252經》收錄「咒語」。
《雜阿含252經》卷9:
佛即為舍利弗而說偈言:「常慈念於彼,堅固賴吒羅,慈伊羅槃那,尸婆弗多羅,...汝蛇毒今破。」
故說是呪術章句,所謂:「塢躭婆隷 躭婆隷 航陸波婆躭陸 [木*奈]渧 肅[木*奈]渧 抧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諦 尼羅枳施 婆羅拘閇塢隷 塢娛隷 悉波呵」
(CBETA, T02, no. 99, p. 61, a26-b22)
雖然各部律有類似記載,在巴利對應經典《相應部 35.69 Upasena》並無相似經文,值得商議。
《長阿含19經,大會經》記載:
爾時,世尊欲降其幻偽虛妄之心,故結呪曰:「摩拘樓羅摩拘樓羅...」(CBETA, T01, no. 1, p. 80, a9-10)
在丘山新、辛嶋靜志的新書與蘇錦坤的論文都已經提到,此段經文不是「咒語」,而是「長行」敘述。
丘山新、辛嶋靜志等譯,(2001),《現代語譯「阿含經典」--長阿含經》,平河出版社,東京都,日本。
蘇錦坤,(2013a),〈初期漢譯佛典疑難詞釋義〉,《福嚴佛學研究》8期,123-185頁,新竹市,台灣。
至於AB Tsai 認為:
《中阿含經》兩句同時出現:世尊說「咒對修行者一無是處」。但是咒對眾生「必有是處」。...
這裡就指明,沙門、梵志為凡夫持咒祈福是會有用的,當然這個「必有是處」不光是指持咒有用,同時指「其用心(慈悲)值得稱許」。
AB Tsai 所指應該是此段經文:
《中阿含181經,多界經》:
「阿難!若見諦人生極苦甚重苦,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思、不可念乃至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求。
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
若凡夫人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令脫我苦,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必有是處。」
(CBETA, T01, no. 26, p. 724, a20-27)
版主以為,AB Tsai 能是誤解此段經文。
此段經文是說:見諦人(若沙門、若梵志),不會捨此外求,去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來令自己脫苦、盡苦;稱見諦人不會做這樣的事,為「終無是處」,終究不會做這樣的事。
凡夫人(若沙門、若梵志),會捨此外求,去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呪,來令自己脫苦、盡苦;稱凡夫人會做這樣的事,為「必有是處」,凡夫人未見諦,所以會做這樣的事。
==================
怎樣判定版主的解說較合適呢?還是AB Tsai 的解說較合適呢?
《中阿含201經》: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若汝等如是知、如是見,汝等!頗身生疹患,生甚重苦乃至命欲斷,捨此更求外:『頗有彼沙門、梵志,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句,持此呪令脫我苦。』是謂求苦習苦得苦盡耶?」(CBETA, T01, no. 26, p. 769, b6-11)
《遺教經論》卷1:「經曰: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殖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豫世事,通致使命,呪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CBETA, T26, no. 1529, p. 283, c24-p. 284, a1) 
==================
問:佛陀曾在《阿含經》中強調:咒對修行者無效。不過佛陀有沒有說過「咒對眾生有效」這句話呢?是在哪部經呢?
AB Tsai 答:是的,這出自《中阿含經》。兩句同時出現,世尊說「咒對修行者一無是處」。但是咒對眾生「必有是處」。
經上說「若凡夫捨離此內,更從外求,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其苦,是求苦、集苦、趣苦、苦盡者,必有是處」,這裡就指明,沙門、梵志為凡夫持咒祈福是會有用的,當然這個「必有是處」不光是指持咒有用,同時指「其用心(慈悲)值得稱許」,然而因為有用,就形成了咒師的行業,為人消災祈福,收取利養。
可是有一點,咒師無法為自己用咒祈福,成了一大諷刺,為何如此?凡夫和修行者所見的苦集四諦不同之故。這裡世尊強調了咒師的身份:「 沙門、梵志」也就是出家人和在家修的修行人。
出家人不一定有修,在家人也不一定無修。其差別在於都必須是「見諦人」,也就是「實際」了解四諦的人。
修行者的四諦不同,因此修行者一旦起了凡夫之念,那麼他就是凡夫,因此就要由別人替他誦咒才能有用。
這種 LOOP 是很有趣的,也就是說唐老鴨式的自己把自己提到空中的方式是不存在的。是故,咒對眾生有用,可惜無三路用,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的苦集四諦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著,無法永遠了脫。
因此世尊一再勸說「依法修行,了脫輪迴」的方法。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FYI,我轉貼了本網址至如下網址(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dhism&nums=4726

Best regards with metta,
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