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阿含字典》(7):優陀那
《佛光大辭典》釋文: 梵語 udāna。又作烏陀南、嗢陀那、鄔陀南、優檀那、憂陀那、鬱陀那。
(1)十二部經(佛經之十二種體裁或形式)之一。舊譯為無問自說經。乃指佛因自己感悟,不待人問而自然宣說之經典。覺音三藏於巴利文長部經註序中謂優陀那有八十二經,即現今巴利三藏雜部所收之 udāna。俱舍論光記卷一釋此為(大四一‧一一上):「若言鄔陀南,此云集散,集散說故;或言集施,集所說義,施有情故。」上引所說「集散」義,或將 udāna 與梵語 uttāna(散布)混同之故;或謂係將「集」與梵語 uddāna(攝頌)之「攝」義混同而成。又大智度論卷三十三(大二五‧三○七上):「優陀那者,名有法,佛必應說,而無有問者,佛略開問端。」(參閱「鄔陀南」5685)
(2)指氣息。大智度論卷六(大二五‧一○三上):「如人欲語時,口中風名憂陀那,還入至臍,觸臍響出,響出時觸七處(頸、齶、齒、唇、舌、咽、胸)退,是名語言。」然宗密之圓覺經大疏鈔卷十一下,以臍下一寸稱為優陀那,指丹田而言。
(3)印、總略、總攝、標相之義。大乘義章卷二(大四四‧五○七中):「優檀那者,是中國語,此名為印。故大智論明法無常、無我、涅槃,名三法印,成實亦爾。法相揩定,不易之義名印也。」p6406
=====================
版主認為:
《雜阿含64經》卷3:「世尊歎優陀那偈」(CBETA, T02, no. 99, p. 16, c6-7)
對應的《相應部 22.55經》的經名與攝頌亦為 Udāna,而巴利《小部》的《優陀那》Udāna 並未收錄此經。
所以「優陀那」詞條應作三種詞義:
1. udāna 偈頌的一種:優陀那(Udāna,感興語、慍陀南、自說、自然說),本義為由於驚、喜、怖、悲等情感,自然抒發出來的聲音(詩句)。
2. 「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之第五。
3. 經名: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一部為《小誦》,第二部為《法句》,第三部即為《優陀那》,此部巴利《優陀那》有佛陀說偈,有佛弟子說偈,也有諸天說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