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跟大家談到「critical thinking 批判式思考」,談得簡短而不深入,「批判」兩字容易被以為是「鬥雞式」的批評,其實兩者有極大的差別。
書籍版本當中有所謂「critical edition」,這是所謂的「精審本」,意指「已經進行了校勘、訂正訛誤、學術研究過的版本」,而不是「對書本內容進行批評的版本」。我認為「critical thinking 批判式思考」應該翻譯作「精審式思考」,或「鑑別式思考」,在儒家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全部四項,因為「如無博學多聞」,就推動不了後三項。在佛法則是「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次法行」,同樣地,如無「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就難以「如理思惟」,沒有前面「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的功夫,「法次法行」就成為只有名字、不知義涵的詞彙。(「法次法行」不是「法次」和「法行」,而是「行『法』」與「行『次法』」,這是 dhamma-anudhamma-paṭipanna 法 - 次法 - 向(行)。)
如果更多的網友受過「critical thinking 批判式思考」的陶冶,「大阪旅客事件」就不會導致一位負責盡職的使館人員死亡,對截圖竄改成「民視畫面 - 謝長廷對自殺事件的發言」就不會上當,而成為愚蠢的「網民公義」。
如同我所談的,不要輕易轉傳網路上的醫療、食療訊息,我們不是醫療、食療專家,對其中的醫療、食療「機制 mechanism」既不清楚也無能力驗證。
我再舉一例,近年來在電視醫療節目偶爾會見到「光療法」,用數種顏色的光來治療或預防多種疾病。請問,這種破天荒的療法和療效是發表在哪幾本醫學學術雜誌?在哪一個醫療研究機構用多少人、進行哪一種疾病怎樣測試?結果又發表在哪幾本醫學學術雜誌?國內是否有人以此申請國科會研究專案?此類研究專案或醫療行為是否得到「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認可,有否緊急到必須向人推薦這種尚未明朗化的醫療方式?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詞條〈批判性思維〉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9%B9%E5%88%A4%E6%80%A7%E6%80%9D%E7%BB%B4
----------
定義與內涵
在1941年最早提出此觀念的美國學者Edward Maynard Glaser認為「批判性思考」必須具備三項特質:
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1990年,一群美國學者發表了聯合聲明,對「批判性思考」做了以下界定:
我們認為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有目的而自律的判斷,並對判斷的基礎就證據、概念、方法學、標準釐定、背景因素層面加以詮釋、分析、評估、推理與解釋……有理想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凡事習慣追根究柢,認知務求全面周到,判斷必出於理據,心胸保持開放,態度保有彈性,評價必求公正,能坦然面對主觀偏見,判斷必求謹慎,且必要時願意重新思量,對爭議點清楚瞭解,處理複雜事物有條不紊,蓃集相關資料勤奮不懈,選取標準務求合理,專注於探索問題,而且在該問題該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堅持尋求最精確的結果。
3 程序
3.1 辨識議題、結論與理由
3.2 釐清曖昧不明的措辭
3.3 釐清預設想法
3.4 評估推理的有效性
3.5 檢視證據的品質
3.6 考慮遺漏的資訊
3.7 其他的可能原因
3.8 其他的可能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