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9日 星期一

北京大學教授葉少勇:「《中論》讀書會問答錄」(2022/11/11)



我特別注意到所提的問題,例如第三題:「您用了大量西方哲學的思想來嘗試理解中觀,請問這樣的方式有什麼好處?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界限?」
如果提問者是反對「以大量西方哲學的思想來詮釋《中論》」,這樣的表達方式,十分得體。有些研討會上,觀眾提出反對意見的方式太過粗魯。
影片 18:00 的地方:
歐美學者認為鳩摩羅時有深厚的說一切有部阿毘達摩論師的基礎。
歐美學者認為《大智度論》的作者或編者不是著作《中論》的龍樹。
影片 52:00-54:00 的地方:
例如噴水於空中,有些人見到彩虹,有些人見不到彩虹。在見到彩虹的各個人當中,他們騎士各自「見到」的彩虹,不是同一個彩虹。
影片 1:17:00 的地方:
《中論》卷4〈觀四諦品 24〉:「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CBETA, T30, no. 1564, p. 33, a2-3)
問:「龍樹提出,世俗諦是世人的錯誤見解,只有空性勝義諦才是真理;而勝義諦的理解卻要依靠世俗諦,如何理解龍樹思想中的世俗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