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法友飛鴻 318:「佛教重視平等?」或「佛教不重視平等?」,佛學問答 1


佛學問答:「佛教重視平等?」或「佛教不重視平等?」
------
蘇錦坤答:

「佛教重視平等」或「佛教不重視平等」,應區別之後,才下「論斷」。
《中阿含171經》:「世尊聞已,告曰:『阿難!看三彌提比丘癡人無道。所以者何?異學哺羅陀子[1]問事不定,而三彌提比丘癡人[2]一向答也。』」(CBETA, T01, no. 26, p. 707, a5-7)[1]問事不定~Vibhajja byākaraṇīyo pañho,=問事不足【聖】。[2]一向答~Ekaṃsena byākato.。
「問事不定,而三彌提比丘癡人一向答也。」這是說,
「應該被分別、區別之後才解答的問題,被這愚鈍男子三彌提把問題當作單一情況來回答。」
也就是說,佛陀認為,有些問題應該回答「是」,有些問題應該回答「不是」,有些問題應該先釐清問題的層次和定義之後,再回答是或不是。
在社會上,很多情況之下,提問的人不知道他自己問的是什麼。
《中阿含119經》:「若使此賢者[6]一向論、不一向答者,分別論、不分別答者,詰論、不詰答者,止論、不止答者,如是此賢者不得共說,亦不得共論。」(CBETA, T01, no. 26, p. 609, a25-28)

[6]一向論…不止答者~ekaṃsabyākaraṇīyaṃ pañhaṃ na ekaṃsena byākaroti, vibhajjabyākaraṇīyaṃ pañhaṃ na vibhajja byākaroti, paṭipucchābyākaraṇīyaṃ pañhaṃ na paṭipucchā byākaroti, ṭhapanīyaṃ pañhaṃ na ṭhapeti.。

對應的《增支部 3.67經》:「比丘們!如果當這個人被問應該決定性回答的問題而作決定性地回答;應該分別回答的問題而作分別回答;應該反問後回答的問題而作反問後回答;應該被擱置的問題而擱置時,比丘們!當存在這樣,這個人是適合談論的。
比丘們!有關談論,一個人應該知道他是適合談論的或不適合談論的。比丘們!如果當這個人被問問題時,他在可能或不可能上不確立,在定見上不確立,在了知說上不確立,在道跡上不確立,比丘們!當存在這樣,這個人是不適合談論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