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法友飛鴻 285:不見「水潦鶴」



我除了對 Su Yuan chuan 的 2018/6/18 在臉書的貼文提出一些建議之外,在此也作了一些補充。
1. 從用字來看,此首 Uv 24.6 與《犍陀羅法句經》19.13 的偈頌應該是與巴利《法句經》113 頌相當。可以看出以下三首偈頌用字相當,只是每個字拼寫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漢語的「藥店」,德文為 apotheke, 丹麥文為 apotek, 荷蘭文為 apotheek, 波蘭文的 apteka, 芬蘭文的 apteekki 為同一類。另一類為英文的 pharmacy, 法文的 pharmacie, 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與義大利文的 farmacia, 喬治亞文的 parmatsia. 兩類各自是同一字的不同拼寫。


法句經
品名
偈頌
巴利
Dhp 113
8 千品 (8.14)
Yo ca vassasata jīve, 
apassa udayabbaya;
Ekāha jīvita seyyo, 
passato udayabbaya.
梵語
Uv 24.6
24 教說品
yac ca varaśata jīved
apaśyann udayavyayam |

ekāha jīvita śreya

paśyato hy udayavyayam ||
犍陀羅語
Dhp-G 317
19 千品 (19.13)
ya ji vaaśado jivi 
apaśu udakavaya |

muhutu jivida evha

paśado udakavaya||

2. 從巴利(Dhp 113)前後偈頌來看,可以將此一偈頌的漢譯偈頌定位。T210《法句經》與巴利《法句經》不僅品名相似,對應偈頌也大致相同。T213《法集要頌經》的品名與對應偈頌的次序要和與梵文《法句經》(《優陀那品》)、T212《出曜經》為同一組。


T210《法句經》
16 〈述千品〉
T213《法集要頌經》
24 廣說品〉33
巴利偈頌(漢譯)
8 〈千品〉
祭神以求福,從後觀其報,四分未望一,不如禮賢者。(9)
若人禱神祀,經歲望其福,彼於四分中,亦不獲其一。(21)
若有人滿一年以不管何種犧牲或祭祀求福,所得的福不如禮敬正直者的四分之一。(108)
能善行禮節,常敬長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壽而安。(10)

常禮敬有戒德的人,尊敬年長的人,有四種利益:增長年壽、儀容體態、體力、安樂。(109)
若人壽百歲,遠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禪。(11)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未遵守戒律,心志不安定,不如生長一日守戒而具禪定。(110)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無智慧,心志不安定,不如生長一日有智慧而具禪定。(111)
若人壽百歲,邪偽無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學正智。(12)


若人壽百歲,懈怠不精進,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進。(13)
若人壽百歲,懈怠劣精進,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進。(5)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怠惰不精進,不如生長一日而堅毅精進。(112)
若人壽百歲,不知成敗事,不如生一日,見微知所忌。(14)
若人壽百歲,不觀生滅法,不如一日中,而解生滅法。(6)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不了解生滅法,不如生長一日而了解生滅法。(113)
若人壽百歲,不見甘露道,不如生一日,服行甘露味。(15)
若人壽百歲,不見甘露句,不如一日中,得服甘露味。(15)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不見甘露道,不如生長一日而見甘露道。(114)
若人壽百歲,不知大道義,不如生一日,學惟佛法要。(16)
若人壽百歲,不見最上句,不如一日中,得見最上道。(13)
如有人活了一百歲,不見最上法,不如生長一日而得見最上法。(115)

3. 我們可以推定T210《法句經》14頌與T213《法集要頌經》6頌和巴利《法句經》的113頌相當。如果三者的用字相當的話,T210《法句經》是將「udayabbaya」譯作「成敗」,而T213《法集要頌經》則是譯作「生滅」。

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40:「時阿難陀與諸苾芻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說頌曰:
「若人壽百歲,  不見水白鶴;
 不如一日生,  得見水白鶴。」
時阿難陀聞已告彼苾芻曰:「汝所誦者,大師不作是語。然佛世尊作如是說:
「『若人壽百歲,  不了於生滅;
 不如一日生,  得了於生滅。』」(CBETA, T24, no. 1451, p. 409, c26-p. 410, a4)
「水白鶴」在禪宗公案裡是引作「水潦鶴」。
《人天眼目》卷1:「昔阿難夜經行次。聞童子誦佛偈。若人生百歲。不善水潦鶴。未若生一日而得決了之。阿難教之曰。不善諸佛機。非水潦鶴也。童子歸白其師。師笑曰。阿難老昏矣。當以我語為是。」(CBETA, T48, no. 2006, p. 305, a18-22)。

我個人認為將「udayabbaya」誤解成「udaka -baka 水 - 鶴」,究竟是某種語言的特色(如犍陀羅語、佛教混合梵語),還是因為讀音不清而造成誤解,都有待進一步澄清。不見得要將兩位學者的意見當作定論。

5. 有網友認為此事發生在阿難臨涅槃前。阿難於世尊成等正覺時出生,世尊81歲入滅,阿難時年46歲,如阿難世壽為 98 歲,則此事發生於世尊涅槃後52年,地點在王舍城竹林園(竹林精舍)。
這不太可能,因為,王舍城近於世尊說法用語(或幾種說法用語之一),不可能產生將「udayabbaya」誤解成「udaka -baka 水 - 鶴」的變化。
這件事應該發生在「大犍陀羅區」,時間也會比阿難入涅槃晚得多。
=====
以下引自 Yuan Chuan, Su 臉書
=====
不少人應該聽過一個故事*1:有比丘將一首偈頌中的生滅法背誦成水白鶴(一說水老鶴),害得阿難尊者難過到入涅槃。
 
也許不少人會困惑,明明「生滅法」、「水白鶴」這兩個詞發音跟意思差這麼多,怎麼還會有人背錯。從漢語角度來看,「生滅法」、「水白鶴」確實是發音意思差異極大,不可能弄錯。
 
但從印度文化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故事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根據記載,這位比丘當初背誦的偈頌應該是:
 
「若人壽百歲,不了於生滅;不如一日生,得了於生滅。」
 
這首偈頌至今仍可以在各部派的法句經都可以找到,對應回原文應該是,
 
梵語版本 Uv 24.6:
 
yac ca varṣaśataṁ jīved
apaśyann udayavyayam |
ekāhaṁ jīvitaṁ śreyaḥ
paśyato hy udayavyayam ||
 
或者犍陀羅語版本Dhp-G 19.13

ya ji vaṣaśado jivi
apaśu udakavaya |
muhutu jivida ṣevha
paśado udakavaya||*3
 

其中:
 
udayavyaya(梵語)或udakavaya(犍陀羅語)就是生滅法。
 
但因為在中亞一帶的中古印歐語(尤其是犍陀羅語跟混合梵語)發音常出現-k-, -y-混淆的現象*2,再搭上西元後佛教經典梵語化,因此就出現以下的演變過程:
 
udayavyaya(俗語)
👉udakavaya(犍陀羅語)
👉udakavaka(犍陀羅語/佉盧體拼音)
👉udakabaka(梵語:水白鶴)*4
 
換句話說,之所以有人將「生滅法」背誦成「水白鶴」,是佛教經典歷經上百年梵語化,出現錯誤的逆構。
 
當在中亞地區的根本說一切部僧團,有人把「生滅法」背誦成「水白鶴」造成爭議後,僧團將此一故事以阿難為主角記載在他們的經典中。*5
 
雖然故事的主角可能不是阿難,但這告訴人們,經典透過背誦的方式傳承也有背錯的時候,但因為僧團背誦經典是以多人分工背誦的方式傳承,故得以透過多人背誦比對的方式將某些人背錯的部分校正。
 
也因此,目前所流傳下來的各部派法句經中的這首偈頌正確無誤。
__
*1:故事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40:「時阿難陀與諸苾芻在竹林園。有一苾芻而說頌曰:
『若人壽百歲,不見水白鶴;不如一日生,得見水白鶴。』
時阿難陀聞已告彼苾芻曰:『汝所誦者,大師不作是語。然佛世尊作如是說:
「若人壽百歲,不了於生滅;不如一日生,得了於生滅。」
 
*2:K. R. Norman, A Philological Approach to Buddhism , pp 107-108
*3:以上偈頌可以對應到Dhp 113:
 
Yo ca vassasataṃ jīve, apassaṃ udayabbayaṃ;
Ekāhaṃ jīvitaṃ seyyo, passato udayabbayaṃ.
 
*4.J.Brough,The Gandhari Dharmapada (Buddhist Tradition) ,pp 45-48
 
*5:這故事應該是在西元後且在中亞發生,之所以這樣推論,是因為根據各部派律典記載,佛陀不允許用梵語背誦經典,且東印度也不使用犍陀羅語;至於佛教經典梵語化則是西元後才發生的事情。因此事發時不會在王舍城,且阿難也早已不在人世。故事中之所以有阿難與王舍城,應該是根本說一切有部想利用阿難的權威去強調背誦正確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