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寫作遲滯 (lag time in writing)


我注意到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這是一個我不陌生的現象,在將近二十年的寫作時程偶爾就出現一兩次,造成或多或少的困擾。
兩星期前敲定了一篇短文,題目明確,敲定架構,內容材料近在手邊,字數約四、五百字;似乎僅要按照格式填入內容,加上文字潤飾,預計三、四天內可以完成。
出乎預料之外地,我寫了將近11-12天,有時,寫不了幾個字就厭倦、疲憊而擱置了一整天。幸虧這是一篇十分鬆散的約稿,沒有截稿日,大致上雙方約定一個寫作題材與體裁,先寫出來看看會是一個什麼模樣(是驢、是馬,先牽出來走幾步,跑個一兩圈,看看能當個什麼用途)。
一般而言,答應一場演講、一篇研討會論文之後,我會提前在截止日期的六到八個月之前就起草,通常要花四個月才定稿,另外兩個月作大部修整,最後的時間進行微調,可以說是「微火烘烤」的寫手,不是「治大文如烹小鮮」的快手,材料擺進去,稍微翻攪兩下即能出菜。
我曾向澳洲學者白瑞德(Rod Bucknell)談到此一現象,他說這是個蠻普遍的情況,通常只要先擱置寫作,去閱讀不相關的題材,或者去從事會汗流浹背的體力工作,會自然痊癒的。
今天回想歷來各次的狀況,這不是拖延症(procrastination),而是「不自覺的」寫作遲滯(lag time),通常發生在資料蒐羅得不夠齊全,或者對敘述層次與表達格式的不滿,甚至是出於「對題材缺乏自信」而導致身體消極抵抗。
回顧過去,雖然「遲滯」短則兩星期,長則高達八個月,倒是每篇都能完稿。而且也感謝這些遲滯,逼我改換表達方式,更改段落次序,甚至毀掉初稿重寫,都比我最初決定的方式要改善了許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