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阿含字典》(42):正性離生


遇到學佛朋友,當他們知道我主要的閱讀範圍是「阿含、尼柯耶」時,通常會問:「那邊談般若嗎?談正性離生嗎?談六波羅蜜嗎?」
本文想要談的是,「阿含、尼柯耶」談正性離生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7〈轉生品 4〉:「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先已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初發心已便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證得不退轉地。」(CBETA, T05, no. 220, p. 39, b6-9)。
我們這邊也談「正性離生」,但是不談「菩薩正性離生」。
《雜阿含61經》:「超昇離生」(CBETA, T02, no. 99, p. 16, a6-7)
《雜阿含892經》:「超昇離生」(CBETA, T02, no. 99, p. 224, b29)
《雜阿含892經》的對應經典《相應部 25.1 經》。
《相應部 25.1 經》敘述「諸比丘!凡相信此教導並且如此信解的人就是信行者,他們被稱作『已經正性決定』、『已經進入善士階段』、『脫離凡夫程度』的信行者,他做、想做、不已做』會墮入『地獄界、畜生、餓鬼』的行為,他不會到了死時仍未證得須陀洹果(初果)。
對應經典《雜阿含892經》:「於此六法觀察忍,名為信行,超昇離生,離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乃至未命終,要得須陀洹果。」(CBETA, T02, no. 99, p. 224, b28-c2)
所以,巴利經文相當於「超昇離生」的用字是「sammattaniyāmaṃ」,sammatta 是 samma 的名詞,菩提比丘譯作「correctness 正性、正確」,niyāma是「必然、right way正確方法」,菩提比丘譯作「the fixed course 固定的方向、決定的方向」。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織田得能《佛學大辭典》)的解釋:(術語)唯識作聖性(離生),俱舍作正性(離生),其意一也。生無漏智而斷煩惱,謂為聖性。聲聞緣覺之二乘,入於見道之位,生一分之無漏智,斷分別起之煩惱障。菩薩生一分之無漏智,斷煩惱所知之二障,因而得一分之聖性。永離異性(凡夫)之生,謂為聖性離生。唯識論九曰:「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名得聖性。菩薩見道現在前時,具斷二種名得聖性。」俱舍論二十三曰:「得世第一法,雖住異性生而能趣入正性離生。」四教儀六曰:「聖以正為義,捨凡性入正性。」
《佛光大辭典》:「又作聖性離生。謂入於見道得聖道涅槃之正性,一切煩惱皆斷盡無餘而遠離煩惱之生。據大毘婆沙論卷三載,正性,即涅槃、聖道等,其性正純而不邪曲;生,為煩惱之異名,或謂善根未熟,能令有情輪迴於生死苦海。今涅槃所證之理能脫離煩惱之生,或無漏聖道之智能超越善根之未熟,故稱正性離生
似乎,有數支佛教傳統將「niyāma」解釋為「ni-yāma 無、離-閻魔、生」,所以譯作「離生」。織田得能《佛學大辭典》的解釋「要言不煩」,掌握到重點:「捨凡性入正性」,確定在此一方向上前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