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期待一個整合資源, 注重教育, 關懷現代, 規劃未來的台灣佛教組織



我們期待一個台灣佛教組織,能整合佛教資源,避免資源閒置與重複投資,希望能建立有效的僧俗兩眾教育體制,希望能關注與關懷現代的民眾與社會,而能規劃佛教未來三十年五十年的未來走向,而不是一切隨緣地隨波逐流。整體來說,應該涵蓋四個層面:教育、修行與研究、教化世俗、社會福利。

教育:應涵蓋僧眾培養教育與居士教育,不管是否與教育部的學位制度接軌,教育的準則應該是有『關懷現在、規劃未來』的方針,作為教育課目設計的目標,而不是古經古論,依照以前佛學院的課程複製一遍,應該清楚地了解,新的課程設計要增強那一種知見與能力,刪除了那些課程,增加了那些課程,同學吸收了多少,教學後效果如何,等等。

修行與教化世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佛教界常說,沒有僧材教育佛教就沒有未來,其實早在三十年前教界大德就已經指出,沒有青年學佛,佛教的未來也是岌岌可危。沒有深入的專宗修行成就與深入的佛學研究,在應機對眾、教化世俗方面是有其限制的。

佛教的社會救濟與諮商輔導,該不該做?什麼時機做?誰來做?僧眾做?俗眾做?僧俗在怎樣的分工下做?此項活動如何在合適的時機下與佛法教化相通?

佛教應整合各個體系主動的規劃下列事項:佛教各寺院之間如何建立救濟制度?如何在經濟上與人力上以有餘來支援不足?佛教的教產如何不要淪落為信徒大會所把持,而演變成白衣住持、俗化、墮落化?對佛教共同的大事如何主動地化成有效的議題,有一個大家認同的代表機構,透過立法去建立佛教合理合法的經濟基礎?

誰來規劃佛教的未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