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代的學佛者何其幸運,能夠坐擁浩瀚的漢譯大藏經,並且透過電腦光碟與網際網路,能夠簡易地接觸到巴利佛教文獻及其英譯、漢譯成果,也能接觸到有關梵文殘卷、藏譯佛典以及來自敦煌、吐魯番劫後遺書的訊息。感謝古今中外這些經典的傳誦者、翻譯者、文物保存者、文獻整理者以及佛教研究的守護者,透過他們無私的奉獻,我們今日才能擁有如此篇帙數量驚人的佛教文獻。
佛陀的教導經由聲聞弟子口耳相傳,「老師誦讀、學生朗聲背誦」以及「僧團集體合誦」,後者也被當成僧團合諧的象徵之一。口誦傳承,這是「佛教文獻傳承」的第一階段。
如同大英圖書館保藏的來自「大犍陀羅區」的陶罐,裝著長短不等的手抄經律,以及如《開元釋教錄》所展示的佛經寫本目錄。佛教寫卷,這是「佛教文獻傳承」的第二階段。
從北宋開寶四年(西元971年)開始在四川雕版的整套大藏經,後世稱為《開寶藏》,以後間間斷斷,官方、民間各有藏經開雕,知名的有:《毘盧藏》、《思溪藏》、《磧砂藏》、《契丹藏》、《高麗藏》(初雕版)、《高麗藏》(二雕版)、《崇寧藏》、《徑山藏》、《趙城金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乾隆藏》等等。雕版大藏經,這是「佛教文獻傳承」的第三階段。
在電子資訊時代,將佛教文獻以數位化處理,讀者或可上網查詢,或在光碟、 U 盤讀取,這是「佛教文獻傳承」的第四階段。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於2018年4月29日,特地選在印順法師創辦的慧日講堂,舉行「20周年電子佛典成果發表會」,協會主任委員、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表示,秉持嚴謹態度和創意精神,「CBETA電子佛典集成Version 2018」在數量增進方面,圓滿收錄44冊、共754萬字的「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並再新增「中國佛寺志」21部,約165萬字的內容。下一步則將納入《太虛大師全書》,讓已超過2億字的電子佛典,典藏內容更趨完善。
這才發現「新版」仍在測試和試用階段,我遇到的兩個問題是:「無法引出頁碼」和「無法在上次的搜尋資料之中執行搜尋」。
所以乖乖地,再把 2016 版重新裝回。
=========
最方便的網路巴利三藏:(http://tipitaka.sutta.org)
此一網址,內含巴漢字典,非常方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