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與余英時《重尋胡適歷程》

陳寅恪

我讀的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是 2010年台灣聯經版,我是和余英時《重尋胡適歷程》(2014年台灣聯經版)兩本書互換著看,覺得汪的書來得精彩,並且閱讀過程獲益得多。

大致來說,余書重於胡適的事功,汪書重於陳寅恪的著作。

汪書第六章〈不古不今之學---佛教史考證〉令人激賞,用字不多,卻精闢扼要地評析傳主在此一領域的功績。

以漢譯佛典文獻學的立場來看,這一篇也相當重要:

陳寅恪Tschen, Yin-Koh,(1927),〈童受《喻鬘論》梵文殘本跋〉,《金明館叢稿二編》,234-239頁,三聯書店,2001年。(原稿發表於1927年12月,《清華學報》第四卷第二期,亦見,《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三期,廣州市,中國。)

但是,如此論述,已見汪榮祖的功力。

253頁〈附錄三:胡適與陳寅恪〉,褒貶之間,頗見史筆;這是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段落,我想再過百年,仍會以此論為公允而切重要點。

汪書認為「雷震案」,胡適一則人在美國時不以「去就」爭,二則返台後又不肯(不敢?)去探監,未讀此書時,我就以此為胡適一生大節之瑕疵,喜見汪書持論與我相同

陳寅恪名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