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到晚上九點,突然想給自己歡樂一下,起身拿吳根友釋譯的《法句經》,看看這一偈頌他是如何翻譯的。
《法句經》卷2〈37 生死品〉第16頌:
「一本二展轉,三垢五彌廣,
諸海十二事,淵銷越度歡。」(CBETA, T04, no. 210, p. 574, b9-10)
他的註解有:「一本」,神也。「二展轉」,再次地投胎轉換生命形式。「三垢」,即指貪、瞋、癡,也稱「三毒」。「諸海」,即「人生的苦海」。「十二事」,當指十二因緣。
他的白話翻譯是:
「神識流轉今世至未來世,貪瞋癡三垢、色受想行識五蘊,變化擴充,便有了人世苦海的十二因緣,罪淵銷盡,了脫苦海便得歡喜。」
版主必須承認「轉換生命形式」的解釋很有現代感,「貪瞋癡三垢、色受想行識五蘊,變化擴充,便有了人世苦海的十二因緣」的翻譯,讓讀者非常歡樂。
版主翻過書去偷看答案,看吳根友的《法句經》答對了幾題......
「一本」是「無明」,不是「神」,也不是「神識」。
「二展轉」是「名、色」,不是「前世今生」,也不是「今世、未來世」。
「三垢」是「貪、瞋、癡」,答對了!
「五彌廣」是「五趣」,不是「五蘊」。
「大海」是「六內入處」,不是「苦海」。
「十二事」是「六內入處、外內入處」,不是「十二因緣」。
記得禪宗有一則公案。
《景德傳燈錄》卷6:「鄧隱峰...(參)石頭。師(馬祖到一)云:『石頭路滑。』
(鄧隱峰)對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便去。
才到石頭,即繞禪床一匝,振錫一聲。問:『是何宗旨?』
石頭云:『蒼天!蒼天!』」(CBETA, T51, no. 2076, p. 246, b8-11)
到這個地步,我也只好學石頭希遷喊幾聲:「蒼天!蒼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