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法友飛鴻 208 :友善評讀 Critical Reading


這已經是五年前的對談了。
==============
From: Yifertw 
Sent: Tuesday, 3 January, 2012 5:14 PM
Subject: Re: your article

親愛的法友:
    如同象棋的過河卒子,只能努力向前。「未來」只好等一等了。

 附上一篇文章,裡面有25個「難詞」釋義,麻煩你告訴我,那些「難詞」只有小學程度應該刪掉。
 這是全篇論文的結語。

    Yifertw 頓首
==================
4 January, 2012

Dear Yifertw,

發現比起我來,你有一個非常強的點,就是對佛教語言的重視,說來慚愧,我自己是中文系出身,卻對佛教古漢語缺乏興趣。

對了,話說回來,我覺得有兩件事你可以在日常的校勘工作中注意另建檔收集,第一是你現在這篇文章中做的,一些疑難詞釋義與考證,將來等多了可以結集成書;

第二是我們以前說過的,就是《佛典校勘學釋例》,可以將校勘中碰到的例子,按照一般典籍《校勘學釋例》的大致體例加以分門別類地收入,然後也可以結集成書。如果能有這方面的書出來,肯定會非常受學界歡迎的。

說到你這篇文章,第一個例子就給我上了一課。“落度”我以前就沒有想到是落魄,落拓。說到這個例子,我發現你還沒有,或者沒有想到裝檢索版的《四庫全書》,因為如果裝了,你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檢索古漢語中的大量存在的其它用例。我覺得四庫全書對你來講,重要性遠比我要大,我以前用過,非常好用,只是後來學術方向的轉變,對古漢語資料漸失興趣,所以多年都沒有用過了。但我建議你裝一下,可能有點費事,但如果你以前沒有用過,我可以擔保,它會讓你耳目一新的。對了,忘記說一句,如果是二十四史的部分,建議用史語所的檢索系統,他們用的檢索底本是中國北京中華書局的校勘本,你也可以在這裏檢索相關的語料知識。

第二個例子,我倒是覺得沒有多少勝意,因為相屬好像一般就是這個意思吧。對了,想問一句,對釋字詞而言,最重要的基本工具書是中國編的《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辭典》,佛經釋詞的意義是“它在世俗文獻中沒有的特殊意思”,像相屬,在一般世俗文獻中如果大多就是此意,則沒有必要再收,再作研究。所以,建議你每詞在自己花力氣之前,先用大字典,大辭典來查一下。


第三個例子也是如此,你說“經典中「比」字大致有三種意涵:1. 相鄰。2. 相比較。3. 等、類。”這樣的做法不夠嚴謹,應該標明《漢語大字典》(包括其它重要的字典,如《漢和大字典》等)此字的意項共有多少。

對了,忘記說,另外還請參考王力的四卷本《古代漢語》(中華書局),每冊中都有釋詞,而且篇幅一般都很長,先列古字源,再列《說文》等,最後再分類地說明此字的引申義。我懷疑“比”這樣的常用字可能也有,如果有,那么釋義就會非常充分。對了,查古義,引《說文》也是一般的慣例。如你釋“比”為類,其實外典中大多是此義,用例舉不勝舉。段玉裁《說文注》中也釋“其本義謂相親密也。餘義俌也,及也,次也,校也,例也,類也,頻也,擇善而從之也,阿黨也。”

第四例不足為不必,似與外典也無別,也是一般古漢語中的常用釋例。

“漢土文獻中「初不」有兩義,一是「起初之時,不如此」;一是「完全不如此」,與時間前後無關。例如《魏書》:「(于簡)聲氣厲然,初不撓屈。」 《北齊書》:「(李稚廉)為兒童時,初不從家人有所求請,家人嘗故以金寶授之,終不取;強付,輒擲之於地。」  此兩處「初不」都是「全不」之意。”
這個釋例我是不同意的,第一例可以解釋為“開始的時候,不屈服”;第二個例子可以解釋為“開始的不是XX”,都可能是你的第一義,而非第二例。另外,你說的漢文文獻裏初不有二義,請問根據何在?要有引證,要用說明。我不是說你的這第二個解釋不對,比如你用的佛教的幾個用例,就明顯不是“起初的時候,不是這樣”,但你要找到外典的確實的根據,或者前人的研究或說明。

“落漠” “蒙籠”這兩個詞,在漢語詞匯學裏,都是聯綿詞,如果您以前沒有修過相關的課程(并非有他意,主要是考慮到您不是古漢語專業,可能未必修過我們的相關課程),建議您看王力《古代漢語》中某一冊中的相關說明。

疲極即疲倦,我還以為是不說自明的,你這么一提醒確實讓我覺得有解釋的必要。還有,你用史語所的二十四史檢索系統,就可以方便地查到中華書局版書冊的頁碼,省你自己翻檢之勞。另外,一套中華書局版的二十四史只需臺幣約一兩萬塊,建議您家中擺一套,這是華人史書的經典校勘本(毛澤東一生中可能唯一做的一件好事,呵呵,他愛讀史書)。

第八例“顧錄”,按古漢語詞匯學,這明顯是一個疊韻聯綿詞,凡是聯綿詞,都不能拆開來解釋,這是基本規則。至於具體的意思,建議你查雜含的相應部巴利對應,看看是什么意思。

第九例應該沒有問題。

差降例,似乎無必要。網絡電子詞典都能搜到:“差降:按等第递降。《唐律疏议·名例三·除名比徒三年》:“除名、免官、免所居官,罪有差降,故量轻重节级比徒。”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二:“   吴庞 )云:‘阁副、侍中子若孙恩泽差别,疏亲又差降,岂非用亲耶?’””

第十一例,非常同意。但是突然又用到了《辭海》,我們古漢語專業以前上課時有工具書一門,其中陳尚君(乾嘉之學百年來,起碼是活著的第一人)就特意提到過,《辭海》是通用的工具書,《辭源》則是古漢語的工具書,兩部辭典都是釋詞,但有分工的不同,所以我們古漢語專業的要用《辭源》、《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辭典》中的釋例,當然,最好的是自己增加的更專業的條目。

“嗚”字動詞有親吻意,我也以為是常識,因為以前讀書時經常讀到嗚咂,也就是親嘴。勸你查下《漢語大字典》來復核一下。這部字典的價值非常高,其中每個字用例都非常講究,一般情況下,某個意項都盡量找最早的釋例,當時編寫時動用了上千名專家,這還是在毛時代的晚期可以做這種事,擱現在,很多事都未必能辦到的。

“儉”字可能也是古漢語中常用的意思,與外典無別。
 15例,我們家鄉還有土話叫“停勻”,就是平均,勻稱。

底下用巴利文解釋的詞,勝義很多啊!1617和我看過的18。至于19例,頗有點怪,呵呵,不過,你這是可能最好的解釋。20例也很靠得住,住於某某,其實是一種硬譯。

“筆者不明瞭為何將相當於「cāga捨」譯作「庶幾」”,很明顯這是音譯,只是不知原語為何。

息道對應於舍利,則是我頭一次知道。舍利有遺骸之義,可以參SILK在日本研究涅槃經的一部著作。 
逝心作婆羅門,起碼我以前是知道的,不過,我知道的可能也未必是常用詞,呵呵。我先看到這裏,有點事先跑,回頭接著看。 

                                      J 叩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