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維基百科》的中文佛教詞條:阿含

1. 我曾經在部落格發表幾則對《維基百科》中文佛教詞條的評論,相對來說,《維基百科》英文佛教詞條的參考價值與正確率較高,有時,中文詞條僅是英文詞條的翻譯。
2.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在一次私人談話中,曾經鼓勵在座的佛教學者應更積極地編寫、訂正《維基百科》中的「佛教」詞條,但是這件事是「有能力的人不願意作,沒能力的人作不來」(仿自方廣錩老師對另一件事的評論)。有能力的人忙於自己的學術耕耘,或者有意願而無暇學習、嘗試《維基百科》的編寫架構。當時我敬陪末座,沒敢出言承當。事隔多年的今日,對《維基百科》中的部分「佛教」詞條仍然擔心其昧於佛教學術現況,或將誤導初學。
3. 普遍而言,學術論述(含大專院校的作業)不接受引述《維基百科》詞條的「內容」,如需引用,應該溯源到該詞條所依據的原始材料。
-------
以下以「甲、乙、丙、丁」引述《維基百科》中文佛教詞條「阿含」的敘述。
-------
「甲」
阿含(梵文和巴利文:āgama),又譯作阿鋡、阿含暮、阿笈摩,為部派佛教依照的根本經典,構成了部派佛教時期的經藏。
漢譯四部《阿含經》,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由中天竺或罽賓來華的僧人誦出翻譯而來,和皆出自於南方上座部銅鍱部的巴利三藏有所不同,而是來自於說一切有部、法藏部、大眾部等各種不同的佛教部派。此外,還有部份的阿含經保存在藏文大藏經以及殘存的梵語手抄本、犍陀羅語手抄本當中。
漢譯阿含經與南傳佛教巴利語記載的《尼柯耶》有對應關係, 但經數、內容與觀念皆不相同。現代原始佛教研究者,重建佛陀本初教義亦以阿含經為基礎之一,修學及研究佛陀基本教義,用以修行解脫者及南傳佛教者,以巴利三藏為基礎。其內容多為當時佛陀與教徒、王公及異教人士等的言談,為接近部派時代的最早記錄。」
-----------
評述「甲」:
1. 「漢譯四部《阿含經》,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由中天竺或罽賓來華的僧人誦出翻譯而來」,這不是貼切的敘述。
以「阿含部類」的經典而言,無法稱其為「由中天竺或罽賓來華的僧人誦出翻譯而來」。舉例來說「T101 雜阿含」可能譯自安世高,而安世高來自安息。
2. 也許詞條的編者意指「T1 長阿含」、「T26 中阿含」、「T99 雜阿含」、「T125 增一阿含」,但是「T1 長阿含」、「T26 中阿含」、「T99 雜阿含」均為依據文本翻譯,不能稱其為「誦出翻譯而來」。
3. 「漢譯阿含經與南傳佛教巴利語記載的《尼柯耶》有對應關係,但經數、內容與觀念皆不相同」。
漢譯阿含經與其巴利對應經典時有出入,有時《中阿含》的對應經典出現於《增支部》,有時《增一阿含》的對應經典出現於《中部》,但是,無法驟下「觀念不同」的結論;至少,無法下「觀念皆不相同」的結論。
4. 「其內容多為當時佛陀與教徒、王公及異教人士等的言談,為接近部派時代的最早記錄」。稱阿含、尼柯耶為「接近部派時代的最早記錄」,這是頭腦不清醒的胡言亂語。這句話好像是說「《論語》為接近宋明理學的最早紀錄」,十分荒謬。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