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新校勘:「李立義」與「爬毀」


李際寧〈西夏遺民李慧月的金銀字寫經〉一文時提到:
「 1982年,史金波先生在西安市文物管理處發現一部漢文刻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九,該經卷尾有戳印蓮花牌記,牌記四周雙邊,分四行刻有西夏文題記。史先生翻譯並錄文如下:
『番國賀蘭山佛祖院攝禪園和尚李慧月/
 平尚重照禪師之弟子為報福恩印製/
 十二部大藏經契及五十四部華嚴又抄寫/
 金銀字中華嚴一部金覺蓮華般若菩薩戒/
 經契行信論等/。』
這也是(元朝)《普甯藏》。 (北京)國家圖書館善本部有三冊《普甯藏》,都有
『李口口/
 光明禪師』朱印和李慧月施捨題記:
『河西李立義光明禪師惠月,捨體己/
 財,印造十二大藏經,散施諸方,普/
 願見聞,生生見佛,世世聞經者也。』
====
高山杉的評論說:
『李口口』及『河西李立義光明禪師惠月』,『李口口』(“口口”兩字是西夏文)、『李立義』均應作「李立叉」,這個字是「實叉難陀」的『叉』字,『立叉』是西夏語『大德』的音譯,就是漢字所謂『李大德光明禪師惠月』的『大德』。
-----------
所以這是抄寫的人先譯作「李立叉」,再被當作是「簡體字」,中國學者或出版社將「簡體文」改排作「正體字」時,音譯的「立叉」就訛寫成「立義」了。
這是不了解「西夏字」和「西夏佛教詞彙」無法進行的校勘。
========
陳致遠提到:

唐太宗責問法琳的話,有個很費解的詞,因為費解,異文也多。 
《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丙(點校本第221頁):「廣引形似之言。備陳不遜之喻。[11]爬毀我祖禰。謗讟我先人。」(CBETA, T52, no. 2104, p. 385, a23-24) [11]爬=已【宋】【元】【明】【宮】。 
《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卷下:「廣引形似之言。備陳不遜之喻。擢髮數罪比此猶輕。盡竹書愆方斯未擬。爬毀朕之祖禰。謗黷朕之先人。」(CBETA, T50, no. 2051, p. 210, b21-23) 
P. 2640抄本作:“巴毁朕祖,謗黷先人”。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11:「廣引形似之言。備陳不遜之喻。[29]爬毀我祖禰謗黷我先人。」(CBETA, T55, no. 2157, p. 854, b29-c1) [29]爬=把【聖】。 
《續高僧傳》卷24:「廣引形似之言。備陳不遜之喻。[10]把毀我祖禰。謗黷我先人。」(CBETA, T50, no. 2060, p. 638, b1-2) [10]把=犯【宋】【元】【明】【宮】。 
另外兩處用例,一是敦煌本《燕子賦》:“奪我宅舍,捉我巴毁”;二是《法琳别傳》:“擅生爬毁”(P. 3910抄本同)。
可洪《音義》裡還有些解釋,cbeta上顯示很亂,我也不大熟悉。 最近看到李明龍的《續高僧傳詞匯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說是梵漢合璧詞。

我沒學過梵文,更不懂對音,請各位看看是否靠譜。 
========== 
玉山信士 2018-11-27 00:48:17 
我個人覺得更像「詆毀」然後「詆」字形訛成「爬」「把」或者「巴」,畢竟「氐」字在寫經體裡確實很近似「巴」。
-----
我贊成玉山信士的主張「詆毀」,而不贊同李明龍《續高僧傳詞匯研究》所主張的「合璧詞」,對於罕見的詞匯,要主張「出於合璧詞」,必須有整段的梵漢、巴漢經文兩相比對,不宜用單詞去構擬。
後面這一則「校勘」須懂草書,在古人是基本常識,在今人已成專門知識。。

這是「把」字。。

這是「巴」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