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五輪塔



大約十年前,我遇見一位留學日本返台執業的牙醫師,他知道我是一位佛教徒,很熱心地展示他收藏的五輪塔,以及「五輪」的意義。
五層由上而下依次代表了空(kha)、風(ha)、火(ra)、水(va)、地(a)。
-------
西藏、中國、台灣和日本的窣堵波,跟印度考古發現的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二世紀的窣堵波都不一樣,五輪塔似乎是「佛教密宗」的說法,中國漢地古代的窣堵波,也不長這個樣子。
林許文二、陳師蘭著,《圖解桑奇佛塔》,橡樹林出版社,2003年出版。
李崇峰,(2020),《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兩冊(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中國。
-------
塔,古代翻譯為塔婆、偷婆、窣堵波、支提。
thūpa(巴利)應該是古代「塔婆、偷婆」等音譯的來源,而簡稱為「塔」:「窣堵波」應該是 [sthūpa](梵語,或佛教混合梵語)的音譯。「窣 ㄙㄨˋ」這個字經常用來翻譯單獨 [s] 子音,應該牢牢記住。
另外我們還有「Cetiya 支提」的用字。
依據李崇峰的書,《梨俱吠陀》 [sthūpa]此字的字義為「柱子、樹幹」或「頂端、髮髻」。
佛教經典中敘述,在佛教誕生之前即有古代「支提」,印象中,李零《波斯筆記》曾介紹過比佛教年代古老的「支提、類似支提」的古老遺跡。
帖主不清楚「支提」與「塔婆、偷婆、窣堵波」是同一物的兩種名稱呢?還是「建築類似,用途不同」呢?還是「兩者形制即不同」呢?
關於「塔、窣堵波」的形制,玄奘如此描述: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1:「僧伽胝方疊布下,次欝多羅僧,次僧却崎(舊曰僧祇支,訛也),又覆鉢,竪錫杖,如是次第,為窣堵波。」(CBETA, T51, no. 2087, p. 873, a9-11)。
也就是說,將三衣摺疊成方形,層層相疊,三衣之上擺覆缽,後豎錫杖。形狀是:方形的塔基、半圓球形的覆缽,其上是傘蓋。
我們以桑奇佛塔驗證,塔基是「圓的」,有「遶行步道」直到覆缽底部,覆缽上端有小而矮的欄楯,內置不高的傘蓋。
所以,玄奘雖親到印度,講得明白:「塔基是方的」,從考古實物來看,「塔基不一定是方的,也有是圓的」;也有古塔是不建置塔基的。
漢地建塔,塔基弱化成塔前台階,覆缽消失了,傘蓋放大成樓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