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隱身的翻譯詞



帖主偶爾隱身於各地的「雜阿含讀書會」,發現有不少導讀師兄純粹以漢字的理解來講說經文的意思,這會造成將「翻譯詞」當一般詞彙解釋的狀況。
以下我舉幾個容易對「翻譯詞彙」誤解的例子。
------------
1. 庶幾:
1.1 《中阿含71經》:「不舒手,不庶幾,極著財物」(CBETA, T01, no. 26, p. 525, c17-18)。
1.2 《增壹阿含46.7經》:「彼王貪著財物,不肯庶幾」(CBETA, T02, no. 125, p. 777, b29)。
在漢語詞彙,「庶幾」意為「相近、差不多一樣」與「期待、希望」的意思。
但是,漢譯佛典中有數量不少的「庶幾」為「cāga 施」的音譯。原譯詞應該是「庶介」,「庶」讀如「蔗」(甘蔗),「介」讀如「ga7, gai3」,「介」字先被訛寫成「几」,又誤被還原成「幾」,於是成為「庶幾」。
2. 閑林、無事、閑居,有時是 arañña 的翻譯詞,此字較熟悉的翻譯是阿蘭若、阿練若,有時也簡稱作「蘭若」。這是佛教的特殊名詞,意指「靠近市鎮的森林邊緣」。除了「林修比丘」居於深山大澤以外,初期佛教鼓勵聲聞弟子居於 arañña 。
3. 學地:
3.1 《雜阿含627經》:「佛告阿那律:『若聖弟子住於學地,未得上進安隱涅槃,而方便求。彼於爾時,當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
3.2 《雜阿含212經》:「若諸比丘在學地者,未得心意增上安隱,向涅槃住」(CBETA, T02, no. 99, p. 53, c17-18)
3.3 《雜阿含542經》:「若比丘在於學地,上求安隱涅槃住,聖弟子云何修習多修習,於此法、律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一般將「住於學地、在於學地」解釋為「還處在學習的階段」。其實,佛教名相稱「阿羅漢」為「無學 asekha」,稱「四雙八輩賢聖」的其他七階為「有學sekha」,或者泛稱所有未達到阿羅漢果的佛弟子為「有學」。所以,經文「住於學地」或「在於學地」,是指「處於尚未證得阿羅漢的修行階段」。

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