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

佛學問答:宗超仁者問「阿那律」


想請教兩個關於阿含經典的問題。
是關於睡眠的文獻,我們發現兩個有趣的問題:
 1、《顯揚聖教論》卷1〈攝事品 1〉:「如經說『貪著睡眠味,如大魚所吞。」(CBETA, T31, no. 1602, p. 483, a12-13)
 這個是否是講摩竭陀大魚睡眠的公案?


如《菩薩本生鬘論》卷4:「佛言:『目連!若諸官屬自恃威勢,枉尅民物殺戮無數,命終多墮摩竭大魚,為諸小蟲匝食其軀,身痒指山蟲血污海,流將百里水皆紅赤。彼魚一眠經于百歲,睡起吸水如注大河。』」(CBETA, T03, no. 160, p. 344, b16-20)

但是經中所說是「大魚本身一睡百年」,並不是說佛弟子因貪睡眠而被大魚所吞, 《顯揚聖教論》不知是否另有出處?在阿含經是否有類似的故事? 
2、關於阿那律尊者睡眠的公案: 

《三藏法數》卷21:「一、阿那律陀無目而見。梵語『阿那律陀』,華言『如意』,謂其於過去世以一食施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受如意樂。《增一阿含經》云:佛在給孤獨園為眾說法,那律於中眠睡。佛以偈呵曰:『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那律聞已,達曉不眠,遂失眼根。獲天眼通,觀三千世界猶如掌果。故云『無目而見』。(辟支。梵語具云『辟支迦羅』,華言『緣覺』。『掌果』者,掌中之果也。)」(CBETA, B22, no. 117, p. 407, b11-c4)

“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這個偈頌被常引用,多說出自《增一阿含經》。 但是實際上,在現存傳世本的《增一阿含經》中,阿那律尊者那一經中的偈頌是:《增壹阿含38.5經》:
「受法快睡眠,  意無有錯亂,
 賢聖所說法,  智者之所樂。
 猶如深淵水,  澄清無瑕穢,
 如是聞法人,  清淨心樂受。
 亦如大方石,  風所不能動,
 如是得毀譽,  心無有傾動。」(CBETA, T02, no. 125, p. 718, c22-27)
北傳 阿含 阿那律尊者的故事,南傳 增支部 似乎未見。 

 感恩合十!

         宗超
----------
蘇錦坤答:
關於「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較接近的偈頌為:
《法句經》卷1〈教學品 2〉:
「咄哉何為寐?螉螺蜯蠧類,
 隱弊以不淨,迷惑計為身。」(CBETA, T04, no. 210, p. 559, b15-16)。
《法句譬喻經》卷1〈教學品 2〉: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精舍。佛告諸比丘:「當勤修道除棄陰蓋,心明神定可免眾苦。」有一比丘志不明達,飽食入室閉房靜眠,愛身快意不觀非常,冥冥懈怠無復晝夜。却後七日其命將終,佛愍傷之,懼墮惡道,即入其室,彈指覺曰:
「咄起何為寐?  螉螺蜯蠹類,
 隱蔽以不淨,  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瘡,  心如嬰病痛,
 遘于眾厄難,  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  為仁學仁迹,
 從是無有憂,  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  是為世間明,
 所生福千倍,  終不墮惡道。」
比丘聞偈即便驚寤,見佛親誨加敬悚息,即起稽首為佛作禮。佛告比丘:「汝寧自識本宿命不?」比丘對曰:「陰蓋所覆,實不自識也。」佛告比丘:「昔維衛佛時,汝曾出家,貪身利養,不念經戒,飽食却眠不念非常,命終魂神生螉蟲中,積五萬歲。壽盡復為螺蜯之蟲、樹中蠹蟲,各五萬歲。此四品蟲生長冥中,貪身愛命樂處幽隱,以冥為家不憙光明,一眠之時百歲乃覺,纏綿罪網不求出要。今始罪畢得為沙門,如何睡眠不知厭足?」於是比丘重聞宿緣,慚怖自責,五蓋雲除即得羅漢。」(CBETA, T04, no. 211, p. 577, a15-b10)。
-------------
雖然如此,上述引文並未提及阿那律貪睡之事。
阿那律證阿羅漢,似應以《增支部8.30經》為準,世尊幫阿那律講解八「大人覺 mahāpurisavitakke vitakkessasi 尋思『大人思』」後,尊者阿那律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不久,以證智自作證後,得阿羅漢。
《中阿含74經》卷18〈長壽王品 2〉:「阿那律陀比丘成就此大人八念已,然後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我以此教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得阿羅漢」(CBETA, T01, no. 26, p. 542, a9-13)。
並未提及阿那律有「貪睡」及「盲眼」之事。
從《長老偈經》:「
九〇三  我知其法,樂住於教,通達三明,成就佛教。
九〇四  五十五年間,自制常不臥,二十五年間,自制泯懶惰。
九〇五  如是心安立,無有出入息,無欲具眼者,寂靜歸圓寂。」(CBETA, N28, no. 15, p. 193, a8-10 // PTS. Th. 83)。

Tisso vijjā anuppattā, kataṃ buddhassa sāsanaṃ. (903)

Pañcavīsativassāni, yato middhaṃ samūhataṃ. (904)
 Nāhu assāsapassāsā, ṭhitacittassa tādino;
Anejo santimārabbha, cakkhumā parinibbuto. (905)
世尊 29 歲出家,雪山六年苦修, 35 歲證道,證道後六年回到釋迦城,阿那律才跟隨世尊出家。《長老偈經》阿那律自說「五十五年間,自制常不臥」,至少是世尊證等正覺後的 61年,也就是世尊涅槃後的十六年。
《增壹阿含38.5經》:「爾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萬眾而為說法。爾時,阿那律在彼坐上。是時,阿那律在眾中睡眠。」(CBETA, T02, no. 125, p. 718, c18-20)。
此一敘述恐怕不是完全可信。
在漢譯四阿含當中,我對《增壹阿含經》的經文的態度,維持相當謹慎的保守態度。
-------
最後,我要提醒宗超仁者,對巴利文獻的經、律中的「譬喻故事」,應該維持相當的警覺度,有時候,那僅僅是一個故事,不要用來「證成」或「反證」法義。
同時,也應保持漢譯佛典「文獻年代層」的概念,不要將所有《大正藏》的文獻當作「等值」的敘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