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台語:蝌蚪與杜定

ap_20070130074354722 

 

魚美人部落格《哲學之道(寧靜兮革命)》〈蝌蚪〉一文

 

http://isilme0103.blogspot.com/2011/09/too-kuai.html

 

,提到台語稱蝌蚪為 (too7-kuai2-a2),可能蝌讀為 (kuai),蚪讀為 (too7),而是漢語和台語之間的「倒寫語」。

版主在 2011.4.11 〈台語 vs 普通話:倒裝詞〉曾提到「倒裝詞」,但是,一來,美人所舉的書證是清朝的詩,不只年代太晚,而且詩人作詩趁韻,將字詞反裝是偶有的現象,不足為怪,也不足為證。

二則,版主詢問多人,確實和版主鄉音相同,是「too7-kuainn2-ah」,而不是「too7-kuai2-a」,沒任何證據說「科」、「蝌」字讀作「kuai2」或「kuainn2」。

倒是~衖追命閣~ 空空蕩蕩的部落格》的「頭 too7」、「馬」字值得考量(「馬」字有「大」的意思,如「馬猴」、「螞蟻」、「馬蝗」都是指體型較大的「猴」、「蟻」、「蝗」)。

清代李必恒 《謁浮山禹廟次昌黎石鼓韻作歌》:「濁水綠字著神怪,穴中金簡書蚪蝌。」此處算是查得「蚪蝌」之文獻例。

台語、普通話之間的「倒裝詞」現象:

台灣國語 台語
颱風 風颱
詛咒 咒詛
疼痛 痛疼
滑稽 激滑
客人 人客
習慣 慣習
熱鬧 鬧熱
公雞、母雞 雞公、雞母
日曆 曆日
舅父 母舅
會面 面會
手腳敏捷 腳手敏捷
手腳 腳手
口氣 氣口
cc dd
ee ff
gg hh

 

==============================

以下引自部落格《~衖追命閣~ 空空蕩蕩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aulmcy1216/article?mid=1016&prev=1062&next=1014&page=1&sc=1#yartcmt

閩南語動物詞頭tōo/tɔ/

閩南語動物詞頭tōo/tɔ/

在閩南語中(以台灣通行腔來說),有一些動物前面會有一個tōo(IPA:/tɔ/),羅列於下(漢字為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典內所錄):

1.tōo-tīng 杜定。 指蜥蜴、石龍

2.tōo-peh-á 杜伯仔。 指螻蛄

3.tōo-kún-á/tōo-ún-á 杜蚓仔。 指蚯蚓

4.tōo-kâu 杜猴。 指蟋蟀

5.tōo-kuai-á 肚胿仔。 指蝌蚪

這個tōo在閩南語內並無特定意思,且只有在這五個動物類詞彙出現,幾乎不見於其他詞彙。筆者大膽懷疑這是某種詞頭,且是專對動物的小稱。

今日漢語有些在動物名稱前頭加前綴的例子,好比《漢語歷史音韻學》裡舉的例子:

1.詞頭"馬"(mra)

例:馬蜩(mraaʔ dɯɯw,一種蟬)、馬陸(mraaʔ [m]rug)、螞蟻(mraaʔ ŋalʔ)

2.詞頭"胡"(gaa)、"渠"、"拒"

例:蝴蝶(gaa kh-leeb)、胡梨(gaa [b]ril,一種蜻蜓)

3.詞頭"不"(pɯ)、"丕"

例:不律(pɯ [b]rud,筆)、不蜩(pɯ dɯɯw,蟬)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上古時代的確存在過這種"詞頭+詞幹"的構詞方式。這當然不只漢語才有,也普遍存在於其他漢藏語及壯侗語裡。那到底閩南語的too詞頭來自於上古漢語抑或壯侗語、苗瑤語、南島語等古語底層呢?筆者認為是後者。

從古漢語的情況來看,詞頭有雙唇音、舌根音,就是沒有類似too的舌頭音,然而其他語言卻不乏舌頭音詞頭。

壯侗語:

1. 壯語

有ta-、toŋ-等詞頭,好比ta po(父親)、ta me(母親)、ta ta:i(外婆)

2. 毛難語

有tsi-、ta-、ni-等詞頭,例如ta van(白天)、taʔ ȵam(夜裡)、ni niŋ(螢火蟲)、ni mət(螞蟻)

t-詞頭做為動物名詞詞頭在苗瑤語中更明顯了:

1. 苗語

ɑ-、tɑ-、pɑ-等詞頭,好比tɑ mpha(螞蟻)、tɑ mʐɯ(魚)、pɑ pə(蝴蝶)

2. 畬語

有ka-、ta-、a-等詞頭,例ka khɔ(眼睛)、ka nɔ(種子)、ta phui(螞蟻)、ta mɔ(貓)

這些語言都有在動物或其他具體事物名詞前冠上t-詞頭的現象,似乎可以與閩南語的too扯上關係。雖說都同樣有t-詞頭,但閩南語的這四種動物似乎在詞的核心──詞幹都與上述語言關係不大,可能關聯性尚待釐清。

此外在其他閩南語裡,這些動物都不見得和漳泉話(或台灣優勢腔)完全一樣,比如蝌蚪,漳泉話tɔ kuai a,潮州話只有詞根kuai;蟋蟀,漳泉話tɔ kau、海口話kau keŋ;蚯蚓,漳泉話tɔ kun、海口話liaŋ tun。這些不同都值得去一一探討。

2 則留言:

mormolyca 提到...

小時候聽到的蚯蚓有點類似「tōo-hún-á」,多了「h」的發音,是真有人這麼讀?還是我耳背聽錯了?

台語與佛典 提到...

有人讀作「too7-un2」,但是,應以「too7-kun2」為正音(台羅 k 相當於 girl 的 g 的讀音)。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11.html

「蚓」字《說文》為「余忍切」,轉為台羅應作「un2」,從「un2」轉為「hun2」也是常有的音讀流轉。

台語讀音有時與《說文》有出入,說文雖是東漢許慎所作(約西元100年),但是他是不用「反切」標音的,反切的標示,大徐本《說文》已經是西元986年,已經比台語晚了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