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美人部落格《哲學之道(寧靜兮革命)》〈蝌蚪〉一文
http://isilme0103.blogspot.com/2011/09/too-kuai.html
,提到台語稱蝌蚪為 (too7-kuai2-a2),可能蝌讀為 (kuai),蚪讀為 (too7),而是漢語和台語之間的「倒寫語」。
版主在 2011.4.11 〈台語 vs 普通話:倒裝詞〉曾提到「倒裝詞」,但是,一來,美人所舉的書證是清朝的詩,不只年代太晚,而且詩人作詩趁韻,將字詞反裝是偶有的現象,不足為怪,也不足為證。
二則,版主詢問多人,確實和版主鄉音相同,是「too7-kuainn2-ah」,而不是「too7-kuai2-a」,沒任何證據說「科」、「蝌」字讀作「kuai2」或「kuainn2」。
倒是《~衖追命閣~ 空空蕩蕩的部落格》的「頭 too7」、「馬」字值得考量(「馬」字有「大」的意思,如「馬猴」、「螞蟻」、「馬蝗」都是指體型較大的「猴」、「蟻」、「蝗」)。
清代李必恒 《謁浮山禹廟次昌黎石鼓韻作歌》:「濁水綠字著神怪,穴中金簡書蚪蝌。」此處算是查得「蚪蝌」之文獻例。
台語、普通話之間的「倒裝詞」現象:
台灣國語 | 台語 |
颱風 | 風颱 |
詛咒 | 咒詛 |
疼痛 | 痛疼 |
滑稽 | 激滑 |
客人 | 人客 |
習慣 | 慣習 |
熱鬧 | 鬧熱 |
公雞、母雞 | 雞公、雞母 |
日曆 | 曆日 |
舅父 | 母舅 |
會面 | 面會 |
手腳敏捷 | 腳手敏捷 |
手腳 | 腳手 |
口氣 | 氣口 |
cc | dd |
ee | ff |
gg | hh |
==============================
以下引自部落格《~衖追命閣~ 空空蕩蕩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paulmcy1216/article?mid=1016&prev=1062&next=1014&page=1&sc=1#yartcmt
閩南語動物詞頭tōo/tɔ/
閩南語動物詞頭tōo/tɔ/
在閩南語中(以台灣通行腔來說),有一些動物前面會有一個tōo(IPA:/tɔ/),羅列於下(漢字為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典內所錄):
1.tōo-tīng 杜定。 指蜥蜴、石龍
2.tōo-peh-á 杜伯仔。 指螻蛄
3.tōo-kún-á/tōo-ún-á 杜蚓仔。 指蚯蚓
4.tōo-kâu 杜猴。 指蟋蟀
5.tōo-kuai-á 肚胿仔。 指蝌蚪
這個tōo在閩南語內並無特定意思,且只有在這五個動物類詞彙出現,幾乎不見於其他詞彙。筆者大膽懷疑這是某種詞頭,且是專對動物的小稱。
今日漢語有些在動物名稱前頭加前綴的例子,好比《漢語歷史音韻學》裡舉的例子:
1.詞頭"馬"(mra)
例:馬蜩(mraaʔ dɯɯw,一種蟬)、馬陸(mraaʔ [m]rug)、螞蟻(mraaʔ ŋalʔ)
2.詞頭"胡"(gaa)、"渠"、"拒"
例:蝴蝶(gaa kh-leeb)、胡梨(gaa [b]ril,一種蜻蜓)
3.詞頭"不"(pɯ)、"丕"
例:不律(pɯ [b]rud,筆)、不蜩(pɯ dɯɯw,蟬)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上古時代的確存在過這種"詞頭+詞幹"的構詞方式。這當然不只漢語才有,也普遍存在於其他漢藏語及壯侗語裡。那到底閩南語的too詞頭來自於上古漢語抑或壯侗語、苗瑤語、南島語等古語底層呢?筆者認為是後者。
從古漢語的情況來看,詞頭有雙唇音、舌根音,就是沒有類似too的舌頭音,然而其他語言卻不乏舌頭音詞頭。
壯侗語:
1. 壯語
有ta-、toŋ-等詞頭,好比ta po(父親)、ta me(母親)、ta ta:i(外婆)
2. 毛難語
有tsi-、ta-、ni-等詞頭,例如ta van(白天)、taʔ ȵam(夜裡)、ni niŋ(螢火蟲)、ni mət(螞蟻)
t-詞頭做為動物名詞詞頭在苗瑤語中更明顯了:
1. 苗語
有ɑ-、tɑ-、pɑ-等詞頭,好比tɑ mpha(螞蟻)、tɑ mʐɯ(魚)、pɑ pə(蝴蝶)
2. 畬語
有ka-、ta-、a-等詞頭,例ka khɔ(眼睛)、ka nɔ(種子)、ta phui(螞蟻)、ta mɔ(貓)
這些語言都有在動物或其他具體事物名詞前冠上t-詞頭的現象,似乎可以與閩南語的too扯上關係。雖說都同樣有t-詞頭,但閩南語的這四種動物似乎在詞的核心──詞幹都與上述語言關係不大,可能關聯性尚待釐清。
此外在其他閩南語裡,這些動物都不見得和漳泉話(或台灣優勢腔)完全一樣,比如蝌蚪,漳泉話tɔ kuai a,潮州話只有詞根kuai;蟋蟀,漳泉話tɔ kau、海口話kau keŋ;蚯蚓,漳泉話tɔ kun、海口話liaŋ tun。這些不同都值得去一一探討。
2 則留言:
小時候聽到的蚯蚓有點類似「tōo-hún-á」,多了「h」的發音,是真有人這麼讀?還是我耳背聽錯了?
有人讀作「too7-un2」,但是,應以「too7-kun2」為正音(台羅 k 相當於 girl 的 g 的讀音)。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11.html
「蚓」字《說文》為「余忍切」,轉為台羅應作「un2」,從「un2」轉為「hun2」也是常有的音讀流轉。
台語讀音有時與《說文》有出入,說文雖是東漢許慎所作(約西元100年),但是他是不用「反切」標音的,反切的標示,大徐本《說文》已經是西元986年,已經比台語晚了恨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