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閱讀佛典已經無法「純粹」閱讀漢譯佛典,而是必需藉助梵文、巴利經典協助解讀。 也就是說,「跨語言文本的對照閱讀」不再是一件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我們上次曾經提到南傳上座部以「巴利《法句經》」為僧俗兩眾學佛必讀的入門書,而漢譯《法句經》則因「古譯晦澀難讀、難懂」而少人教導、學習。 我們在此以支謙翻譯的《法句經》為例: 《法句經》卷1〈惡行品 17〉第13頌: 「惡不即時,如[4]搆牛乳, 罪在陰[6]祠,[7]如灰覆火。」(CBETA, T04, no. 210, p. 565, a9-10) [4]搆=𤚼【元】【明】。[6]祠=伺【宋】【元】【明】【聖】。[7]下七頌巴利文無。 -------- 這一首偈頌究竟是「罪在陰祠」呢?還是「罪在陰伺」呢? 如果是「罪在陰祠」,代表的是「作了惡業,就登記在閻羅王那邊了」,是這個意思嗎?如果是「罪在陰伺」,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看《出曜經》與《法集要頌經》,都是作「罪在陰伺」。 《出曜經》卷11〈行品 10〉: 「惡不即時,如𤛓牛[6]乳, 罪在陰伺,如灰覆火。」(CBETA, T04, no. 212, p. 671, b29-c1) [6]乳=湩【宋】*【元】*【明】*。 《法集要頌經》卷1〈業品 9〉: 「惡不即時受,如𤛓牛[1]湩汁, 罪在於陰伺,譬如灰覆火。」(CBETA, T04, no. 213, p. 782, a10-11)。 ------------ 我們看佛光山出版,中國吳根友教授的翻譯(《法句經》114頁): 「罪惡在陰間地府伺候等待」。 新文豐出版,香港屈大成教授的翻譯(《法句經今注今譯》263頁): 「罪惡在陰間」。 台南市妙心寺故住持,傳道法師《法句經講記》(影片 31下,25:30),雖提到南傳對應偈頌的句意為「業力隨其後」,但是解釋漢譯句意時,仍說「所造的罪,以後會到『三惡道』」。 https://youtu.be/1dW7QvkfmOM -------
此首偈頌在巴利《法句經》為第71頌:
「已作的惡行不會立即凝結(馬上顯現惡果),
如同剛擠出的牛奶不會立即凝結,
已作的惡行會跟隨著愚者,
就像熾燃的火會跟隨覆蓋著火的灰燼。」(71)
我們比對漢譯,
- 第一句「已作的惡行不會立即凝結(馬上顯現惡果)」,漢譯作「惡不即時」。
- 第二句「如同剛擠出的牛奶不會立即凝結」,漢譯作「如𤛓牛乳」,「𤛓」字為「擠牛奶、羊奶」,巴利用字為「mucchati 凝結」。傳道法師解釋為「將牛奶鍋置於火上,攪拌以令其凝結成乳酪 cheese」。所以用「搆」字而作「攪拌」解釋,較為恰當。
- 第三句「已作的惡行會跟隨著愚者」,漢譯作「罪在陰伺」,漢譯「伺」字相當於巴利用字「anveti 跟隨」,可以判斷漢譯「陰」字為翻譯團隊所加,「罪在陰伺」為「已作惡行的罪(業)會暗中跟隨(他)」,這其實和「陰間地獄」或「三惡道」無關。
- 第四句「就像熾燃的火會跟隨覆蓋著火的灰燼」,漢譯作「如灰覆火」,雖然灰燼覆蓋著,暫時見不到火苗,但是,隔不了多久,火苗又會竄出來而猛烈燃燒。 巴利偈頌的解析,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91306231038114/permalink/1743866352448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