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395:複譯與疊譯



佛教傳入漢地以來,古代曾有僧侶主張不許翻譯,他認為各國學習佛典都是直接閱讀巴利或梵語經典,漢地應遵循通例,而不將聖語翻譯成漢語文字。這樣的聲音、訴求在兩千年來似乎僅出現過一次,漢地弘揚佛法都是以「翻譯佛教典籍」為初期的第一要務。
接著,漢地就出現本土泡製的「疑偽經典」,古代以多個原則判斷一部漢語佛典是否為「疑偽經典」,其中之一是「翻譯」:凡是未經過翻譯的佛典都屬「疑偽經典」。
一個「佛教詞彙」的翻譯可分為五種方式:
  1. 音譯
  2. 意譯
  3. 複譯
  4. 疊譯
  5. 合璧譯:兼具意譯與音譯,如「懺悔」、「禪定」。
以「sotāpanna」而言,北宋施護翻譯的《大集法門經》卷1:「復次,四預流身,是佛所說...復次,四沙門果,是佛所說。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CBETA, T01, no. 12, p. 229, a25-b5)。「預流」是意譯,「須陀洹」是音譯,而且同時出現在一段經文當中。
讀者閱讀漢譯阿含經典時,會注意到「一詞多譯」與「經典重複」的現象。
這幾天閱讀那體慧 Jan Nattier 的論文,經她提醒,注意到「複譯 Double translation」與「疊譯 Overlapping translation」兩種現象。
所謂「複譯 Double translation」是譯者把一個字翻譯兩次,最著名的譯例是「緣一覺」。
《中阿含180經》:「有信族姓男、族姓女布施如來,施『緣一覺』,施阿羅訶」(CBETA, T01, no. 26, p. 722, b15-16)。
《大明度經》卷1〈行品 1〉:「欲學『緣一覺』地(『緣一覺』者,望欲得佛慈悲不著,不密於善權也)。」(CBETA, T08, no. 225, p. 479, a8-10)
《陰持入經註》卷1:「世尊、緣一覺、應儀皆由之得道,可謂無上慧者。」(CBETA, T33, no. 1694, p. 11, b15-17)。
「Paccekabuddha」的「Pacceka」(梵語 pratyeka)意為「單獨的、一個一個分開的」,所以或譯成「獨覺」(1, 2, 3),或譯成「各佛」(4, 5, 6),「辟支佛」在「Prakrit 俗語」 此字可能寫作「pratyaya 緣起的(巴利 paccaya)」,而被解釋作「緣覺」(7, 8, 9)。
1.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4〈賢首品 12〉:「或現聲聞獨覺道」(CBETA, T10, no. 279, p. 73, c23)
2. 《佛說無常經》卷1:「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CBETA, T17, no. 801, p. 745, c7)
3.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問獨覺云何。答麟角喻獨覺。」(CBETA, T27, no. 1545, p. 33, a10)
4. 《增壹阿含52.2經》卷50〈大愛道般涅槃品 52〉:「爾時各佛遊化」(CBETA, T02, no. 125, p. 824, b15)。
5. 《六度集經》卷1:「即有各佛五百人來之其國界」(CBETA, T03, no. 152, p. 2, a18-19)。
6. 《鼻奈耶》卷1:「以訓三乘聲聞、各佛、三耶三佛。」(CBETA, T24, no. 1464, p. 851, b22-23)
7. 《雜阿含1227經》:「如來及緣覺,佛聲聞弟子」(CBETA, T02, no. 99, p. 335, c13)
8. 《增壹阿含24.6經》:「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CBETA, T02, no. 125, p. 626, a21-22)
9. 《分別功德論》卷3:「三世諸佛緣覺弟子,無不由僧而得滅度」(CBETA, T25, no. 1507, p. 38, b6-7)。
10. 《分別功德論》卷3:「眾僧者,乃含受於三乘,羅漢僧亦出於中、緣一覺亦在其中、大乘僧亦在其中,是故名為良祐福田。」(CBETA, T25, no. 1507, p. 38, b2-4)。

「緣一覺」的譯者知道「緣」與「一」兩義,而並存譯詞。

又如「niraya (巴利), naraka (梵語)」,前者音譯為「泥犁」,後者音譯為「奈洛迦」,意譯為「地獄」,相當於漢代漢人所稱之「人死魂歸太山」。
翻譯時有並舉的情況,如
《佛說三摩竭經》卷1:「是人命盡皆當墮太山地獄中」(CBETA, T02, no. 129, p. 845, b9-10)
《六度集經》卷1:「豈有施德而入太山地獄者乎」(CBETA, T03, no. 152, p. 1, a26-27)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卷1:「五謂泥犁太山地獄道。」(CBETA, T17, no. 729, p. 516, c29-p. 517, a1)
=========
疊譯(Overlapping translation)指譯出全字之後,又加上該字的部分字義,
如梵志(brāhmaṇa 婆羅門),已將全字譯作「梵」,又將後面「maṇa」加譯一「志」字。
=========
請參考下文:
Nattier, Jan, (2004), ‘‘Beyond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A new look at Chinese Buddhist Terms’,
https://www.academia.edu/32358147/Beyond_Translation_and_Transliteration_2004_pd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