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書房夜話 94:從翻譯的角度來看「大經、小經」


在 20世紀、21世紀的「阿含、尼柯耶」範圍,學習者必需暫時擱置以往的「佛學常識」,站在舊譯的基礎上「重新學習」。我們看見一些熟悉「巴利文獻」的長老尊者、碩學教授,重新學習阿含經典。在台灣,我們看見為數頗多的諸山長老、老參新學,有些人本已熟稔阿含經典,卻重新學習尼柯耶經典。
所謂「重新學習」,是以新的語言文本為基礎,暫時擱置舊日所建立的「佛學常識」,重新檢驗以前所學的翻譯文本。
例如萬金川老師指出:
事實上,在源頭語的語法知識並不充分的情況下,因而「望文生義地」錯解或誤讀了佛典裡的「譯文」,即使是那些長年浸淫於佛典的研究者也很容易犯下諸如此類的錯誤。譬如在漢譯大乘佛典的「序分」裡,經常都會出現這樣一句套語「與大比丘眾多少千人俱.... 菩薩多少萬人多少千人....。」以《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為例,這一句套語的秦譯作:「....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而其對應梵語為:"...mahata bhiksusamghena sarddham astabhir bhiksusahasraih sodawabhiw ca bodhisatvasahasraih...." 此中,漢譯「與....俱」,乃是譯自梵語 " sarddham "一詞,而此語在原句的語法裡是同時串接作為補語的比丘與菩薩二眾,然而在歷來的漢譯之中,翻譯者或許是受到了源頭語詞序的影響,只把此一副詞粘合在「比丘」一詞上而形成了「與大比丘眾多少千人俱」的譯句。其次,則是關於文中「大比丘眾」一詞的意思,古來的理解幾乎都把該詞解釋為「具足三明六通而德行圓滿的傑出比丘們」。如此來判讀「大比丘眾」一詞的詞意內容,即便是當代研究佛學的名家,如印順法師之流者,似乎也在所難免(事實上,在印順法師諸多有關大乘經典的講記裡,他便是如此來疏釋套語裡「大比丘眾」一詞的文義)。 對於所謂「大比丘眾」一詞進行這樣子的解讀,若就原文的語法來看,這顯然是弄錯了定語所要限定的對象,因為「大」這個定語所要限定的中心詞並不是「比丘」,而是「眾」。所以,原文裡的「大」 並不是指「偉大」或「傑出」的意思,而只是單純地用來形容與會 「比丘僧團」(bhiksu-samgha )的「龐大」而已。
從表面上看起來,諸如此類的錯譯或誤讀,似乎只是一些枝節末葉而與經義的深刻內容無甚相干,因此對於古來多數的閱藏者或是當代的一些漢譯佛典的研究者來說,他們總是不會在這一些可以「望文生義」的文句上多費一些心思的。然而,這種以漢語語法來讀解佛典譯文的操作方式,基本上都多少預設了佛典漢譯工程的完美性,而全然無視於原典與譯籍之間在語法轉換上所可能潛存的緊張關係。尤有甚者,是一當有人在諸如此類的文句解讀上追根究柢之際,總是會遇到另外一批人把此類「實字測其義理,虛字審其神 氣」式的文句理解活動,視為是在文字裡討活計、兜圈子,甚且還會揶揄這種對文字的窮研猛究恰似四隻腳陷入泥淖裡的大象,乃是一種執著的表現,而這種近乎反智的傾向似乎在教界裡顯得格外濃烈。然而,出家的修行者不願通過細研經論的方式來回歸釋迦的本懷,這難道不是當前佛教發展的一項隱憂嗎!
----------
萬金川,(2001),〈宗教傳播與語文變遷:漢譯佛典研究的語言學所顯示的意義〉,《正觀》19期,5-52頁,南投縣。
http://www.tt034.org.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id=8&task=search&templates=mag&keyword=&bid=995#.XkTsBWgkuM8
----------------
在本貼文,帖主一方面要認同「世尊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一方面又要提醒「今日所見到的經文是經數百年的老師、弟子口誦傳承,再經輾轉翻譯與輾轉抄寫而成」,不可能完美無瑕,其中的增刪失誤,不容「願解如來真實義」的學習者忽視。
以下我們從翻譯的角度來看「大經、小經」的翻譯。
----------
《長部16經》「大般涅槃經」(CBETA, N07, no. 4, p. 21, a // PTS. D. 2. 71),巴利經名為「Mahāparinibbāna sutta」,漢譯對應經典有《長阿含2經》「遊行經」與 T5《佛般泥洹經》、T6《般泥洹經》與 T7《大般泥洹經》。
鄧偉仁老師講課時解釋說:「因為此經是敘述佛般涅槃」,所以稱為「大般涅槃」經。這樣的解釋有其巴利註釋書的根源,但是,這部經也有可能是《般涅槃「大經」》。
Yuan Chuan Su 提供巴利 ṭika 《疏》的內容:
「"Pūjanīyabhāvato , buddhasampadañca pahāya pavattatā mahantañca taṃ parinibbānañcāti mahāparinibbānaṃ; savāsanappahānato mahantaṃ kilesakkhayaṃ nissāya pavattaṃ parinibbānantipi mahāparinibbānaṃ; mahatā kālena mahatā vā guṇarāsinā sādhitaṃ parinibbānantipi mahāparinibbānaṃ; mahantabhāvāya, dhātūnaṃ bahubhāvāya parinibbānantipi mahāparinibbānaṃ; mahato lokato nissaṭaṃ parinibbānantipi mahāparinibbānaṃ; sabbalokāsādhāraṇattā buddhānaṃ sīlādiguṇehi mahato buddhassa bhagavato parinibbānantipi mahāparinibbānaṃ; mahati sāsane patiṭṭhite parinibbānantipi mahāparinibbānanti buddhassa bhagavato parinibbānaṃ vuccati, tappaṭisaṃyuttaṃ suttaṃ mahāparinibbānasuttaṃ."
簡單的說 是把 mahāparinibbāna當成一個詞去解釋,並說有好幾個意思;最後說,被稱作佛陀世尊的般涅槃,那有關的經典即『大般涅槃經』。」
但是,莊春江老師則將此經翻譯作「般涅槃大經」,「大」字是形容「經文」長,而不是指此次「般涅槃」不比尋常,為「大般涅槃」。
帖主是站在莊春江老師這一邊的。
我們在巴利《中部》和《中阿含》可以看到此類的經名:
  1. 《中阿含182經》「馬邑經」,《中部39經》Mahā-assapurasutta 馬邑-大經,而不是「大馬邑-經」。
  2. 《中阿含183經》「馬邑經」,《中部40經》Cūḷa-assapurasutta 馬邑-小經,而不是「小馬邑-經」。
又如著名的
  1. 《中阿含190經》「小空經」,《中部121經》Cūḷasuññatasutta 空-小經,而不是「小空-經」。
  2. 《中阿含191經》「大空經」,《中部122經》Mahāsuññatasutta 空-大經,而不是「大空-經」。
那麼《「般涅槃」小經》在哪裡? 《雜阿含1197經》及 《相應部 6.15經》(SN 6.15) 就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