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不信」與「不知恩」 6/6


在最後一篇,我們要探討玄奘所翻譯的同一首偈頌,用字不同。

5. 「vantāso」,支謙《法句經》、竺佛念《阿毘曇八犍度論》與《出曜經》並未翻譯出此字
玄奘翻譯的《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為:
「不信不知恩,斷密無容處,
 恒食人所吐,是最上丈夫。」(CBETA, T31, no. 1605, p. 694, a24-25)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16〈論品 4〉:
「不信不知恩,斷密無容處,
 恒食人所吐,是最上丈夫。」(CBETA, T31, no. 1606, p. 773, b12-13)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20:
「不信不知恩,斷密無容處,
 恒希望變吐,是最上丈夫。」(CBETA, T26, no. 1544, p. 1030, b22-23)
「vanta-āsa 嘔吐物-食」,這個字合理的翻譯是「食人所吐」,但是《大乘阿毘達磨集論》翻譯的偈頌漏掉了 4. 「Hatāvakāso 斷除對善與惡的期望」。
《阿毘達磨發智論》將「斷彼希望意」、「害望」翻譯作「恒希望」,意思完全相反。
漢字「變吐」意為「嘔吐」,並無「食人遺唾」之意,也是有待商量。
----------
在版主翻譯與撰寫佛教論文的旅程中途,偶有親朋摯友「老婆心切」地提點我(小括弧內是我的回答):
1. 你自認梵文能力會勝過鳩摩羅什與玄奘嗎?(不會)
2.你自認對佛陀教導的體認與修證會勝過鳩摩羅什與玄奘嗎?(不會)
3. 你自認對中古印度的社會狀況、宗教制度與文化內涵會勝過鳩摩羅什與玄奘嗎?(不會)
那麼,你為何有膽量指點譯文說,有翻譯失誤呢?
首先,翻譯無十全十美;每個人的翻譯之作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錯誤。所以,譯作有失誤而有人指正,應該是一件美事,代表翻譯能更減少一些失誤。
第二,這如同測量光速、檢定臭氧的分子式;沒有所謂誰測試過了就不能再檢測的議題,只有「兩者之間是否有差異,此一差異的意義為何」的議題。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重新仔細檢視一次。前面留言作廢。

提供另類思考方向。希望在此不見得作為連詞使用。

恒希望中的希作止歇解。則恒希望則可作恒止望。意同 Hatāvakāso。


匿名 提到...

重新比對一次。

不信/不知恩,斷密/無容處,
assaddho/akataññū, hatāvakāso/sandhicchedo(house-breaker故無容處)

恒希望變吐,是最上丈夫。
vantāso

vanta 變吐(消化過的嘔吐物) - āso 期盼 => 恒希望變吐

恒希望變吐=恒食人所吐

故"害望"非對譯"恒希望",而是"斷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