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古籍校勘舉例

ap_20070719123215560

1. 《老子》第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535頁,寫於1979年的〈古籍校勘述例〉提到帛書《老子》甲本 和乙本,都作「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扌*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說文》(601頁上欄)「(扌*昏),撫也,從手,昏聲。一曰『摹也』。」段注:「武巾切」,應該讀為「昏」(依據台語則切為 bun1,這裡我和段注有點不同,我認為「從手,昏聲」的「昏」字,應該為「民/日」而為「彌鄰切」,讀為「民」,依據台語則切為 bing5,)。「夷」《說文》大徐本作「平也。『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段注認為:「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為「淺人所改」,應該只是「平」的意思。今文仍然有「化險為夷」、「夷為平地」等「夷」字的用法,也就是「平」的本義所以,《老子》書上,應該是說「看卻看不見,這是『微小』,聽卻聽不見,這是『音小』,摸卻摸(感覺)不到,這是『平坦』。」應該以帛書為合適。

2. 《老子》第31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我手上有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1970),清、魏源《老子本義》(「上篇道經32章」與「下篇德經36章」)與明末王夫之《老子衍》,佳兵解釋為銳利精良的兵器。清王引之認為「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應該是「夫唯兵者不祥之器」,他舉例說,《老子》第八章「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十五章「夫唯不可識,故強之為容」,第十五章「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第二十二章「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盧文弨《抱經堂文集》反對此說,而主張「佳」為「善」。魏源與陳鼓應都不採取王引之的見解,魏源說:「漢人已有『佳兵不祥』的語詞」,如果「唯」才是對的,為何不見漢人提及此項誤謬?

帛書本《老子》此章為:「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沒有「佳」字,在某種程度上,王引之的主張是合理的。《經典釋文》「佳,善也」與《老子˙河上公註》「佳,飾也」是不恰當的。

3. 《老子》第56章:「民之難治,以其智多。」(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錄為第65章)」

此句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附註:「敦煌寫本『智多』或作『多智』。」

帛書本《老子》此章為:「民之難治,以其智。」沒有「多」字。《老子》書主張「絕聖棄智」,不在智之多寡。當以帛書本為合適。

4. 《老子》第80章:「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此句《老子˙河上公註》作「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魏源從之,解為「舟車甲兵,非一人可獨用」是不恰當的,應如俞樾解為「兵器」,什為十人,伯為百人(佰),都是軍隊的一種編組。

帛書本《老子》此章為:「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似乎漢朝的抄本原有「人」字。

5. 6. 7.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