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139:南無佛陀耶、南無沒馱耶


唐朝不空和尚翻譯的《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2〈奉持品 7〉:「三藐(二)沒馱(引)野」(CBETA, T08, no. 246, p. 843, c22)
《楞嚴解冤釋結道場儀》卷8:「稽首梵音三歸依:『南無沒馱耶!南無達麼耶!南無僧伽耶!』」(CBETA, ZW06, no. 51, p. 220, a6-7)。
幾年前一位老師指著書問我:「從前後文,可以知道這是皈依佛、法、僧。可是為何將『佛陀 Buddha』音譯成『沒馱』呢?」
------------
相當於「台灣國語、北京話、普通話」的「ㄅ」,在台語有所謂「重唇音」與「輕唇音」。
以「台羅標音」而言,「輕唇音 ㄅ」標作「b」,「重唇音 ㄅ」標作「p」,「ㄆ」標作「ph」。請各位讀友將此處的「b, p, ph」當作一種「音標」,而不要去固執「b, p, ph」各自在英文讀怎樣的音。
以下各字的台語讀音,我舉例如下
  1. 「醜 bai2」、「跛腳 pai2」、「歹 phainn2」。
  2. 「米 bi2」、「比 pi2」、「譬 phi2」。
  3. 「物 but」、「佛 put」、「劈 phut」、
  4. 「滅 bet」、「別 pet」、「撇 phet」。
「佛陀 Buddha」在台語讀成「put-to5」(「台羅標音 o」相當於注音符號的「ㄜ」)。
「沒馱 Buddha」在台語讀成「but-to5」(「沒馱」的「沒」字,讀如台語「沒收」。「馱」與「駱駝」的「駝」字讀音相同)。
---------
如同三寶歌「南無佛陀耶」,不空的翻譯有「沒馱(引)野」,另外,在《楞嚴解冤釋結道場儀》也有「沒馱耶」,後面的「耶 ia7」、「野 ia2」是怎麼回事?
在漢語,可以直接講「歸依佛陀」、「禮敬佛陀」,也就是說,「佛陀」可以直接當動詞「禮敬」的受詞。可是,印度語系的語言,通常是說「向佛陀禮敬」,而不是「禮敬佛陀」。
這種「向 xx 禮敬」,對於名詞「xx」而言,必需使用「名詞的『與格 dative』」。
buddha 的與格為「buddhāya」,於是翻譯為「佛陀耶」、「沒馱耶」。
不空大師翻譯的「沒馱(引)野」,「引」字表達「buddhāya」的「āya」長母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