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 2.30經》有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譯者為吳老擇老師)與莊春江老師的漢譯,此外尚有對應經典《雜阿含1308經》與《別譯雜阿含307經》。經中由六位天子各說一首偈頌分別敘述六師外道的主張,在惡魔波旬發表意見之後,歸結於「世尊最殊勝」而結束此經。
巴利是前五位天子說偈之後,魔羅波旬附身在第五位天子身上而說了一首偈頌,世尊才說了一首偈頌評論:「外道所說都如魔羅所投的釣餌。」最後第六位天子(māṇavagāmiyo 輕弄,青年俊少)說偈讚佛。
《雜阿含1308經》則將第五位天子的偈頌當作世尊對第四位天子的答頌,魔羅附身在第五位天子身上而說了一首偈頌,世尊再作評論。
《別譯雜阿含307經》則未出現魔羅,前四天子各自說偈之後,在《相應部 2.30經》為第五天子的説偈,成為世尊的答偈。然後,一天子(不記名)說偈,世尊評論,接著有六天子(不記名)各說一偈,才是一天子說了巴利經文的讚佛偈。
除此之外,《雜阿含1308經》的六天子都是音譯,從音譯看來,此六天子與彼六天子的名號完全不同。《別譯雜阿含307經》六天子名號都是意譯,有兩天子的名號彷彿與巴利相呼應。但是並未出現偈頌指明是第五、第六天子所說。
這些差異顯示《相應部 2.30經》、《雜阿含1308經》與《別譯雜阿含307經》內容大同而小異,這些差異顯示此三部經可能是來自不同的部派傳承。
------------------------
此首惡魔波旬的偈頌,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譯作:
「苦行與厭離,守遠離生活,
物質入於心,以樂喜天界,
不導人他界,彼等正教誨。」(CBETA, N13, no. 6, p. 118, a13-p. 119, a1 // PTS. S. 1. 67),「他界」指的是[69]眾人 mātiyā = macca。
此一偈頌,前幾天吳老擇老師已經改作:
「苦行與厭離,守遠離生活,
貪著於諸物,以樂喜天界,
彼等正教誨,導人於他界。」
相對於此,莊春江老師的漢譯為:
「熱心於苦行與嫌惡者,守護遠離者,
那些在色上住立者,在天的世界中有歡喜,
他們確實正確地教誡,對其他世界不免一死的人。」
不管是吳譯還是莊譯,都讓我無法從字面理解這首頌的意思。說這首頌的魔羅波旬到底是指「怎樣的人」、「他會如何」?我們看古譯:
《別譯雜阿含307經》:
「作彼苦行者, 深為可譏毀,
雖處於閑靜, 徒為勞苦事。
願當擁護彼, 為其作教導,
必趣於色有, 生梵世歡喜。」(CBETA, T02, no. 100, p. 478, a21-24)
《雜阿含1308經》:
「精勤棄闇冥, 常守護遠離,
深著微妙色, 貪樂於梵世。
我教化斯等, 令得生梵天。」
(CBETA, T02, no. 99, p. 359, c20-22)
菩提比丘的翻譯為:
Those engaged in austerity and scrupulousness,
Those protecting their solitude.
And, those who have settled on form,
Delighting in the world of devas;
Indeed, these mortals instruct rightly
In regard to the other world.
也就是說,主詞是「熱切而嚴格的苦行的人(Tapojigucchāya āyuttā)」與「『守護離群獨居』的人(pālayaṃ pavivekiyaṃ)」,他們是「建立於(或「專注於」)色 (Rūpe ca ye niviṭṭhāse)、對天和世間有大貪樂的人(devalokābhinandino)」,這些凡人(mātiyā, macca)正教導(sammānusāsanti)到其他世間(paralokāya)。(sammānusāsanti paralokāya 直譯為「其他世間地教導」)。
巴利偈頌:
Tapojigucchāya āyuttā pālayaṃ pavivekiyaṃ;
Rūpe ca ye niviṭṭhāse devalokābhinandino;
Te ve sammānusāsanti paralokāya mātiyā’’
佛陀答偈,吳老擇老師譯文為:
「此世及彼世,不管任何色;
光顯輝中空,此等皆是實;
那牟尼所讚,如對魚於餌;
因為是不殺,而可令投棄。」(CBETA, N13, no. 6, p. 119, a3-6 // PTS. S. 1. 67)
此一偈頌,前幾天吳老擇老師已經改作:
「此世及彼世,不管任何色;
光顯輝中空,此等皆為是;
那牟至所讚,如對於魚類;
因欲捕殺彼,而即令投餌。」
莊春江老師譯文:
「凡任何色,這裡或他處,凡在空中光耀美貌者,
這一切你所讚美的,惡魔!就像為了殺害魚而投擲的餌。」
《雜阿含1308經》:
「若諸所有色, 於此及與彼,
或復虛空中, 各別光照耀。
當知彼一切, 不離魔魔縛,
猶如垂鈎餌, 鉤釣於遊魚。」
《別譯雜阿含307經》:
「世界所有色, 此處及他處,
并在虛空中, 有大光明者,
如是等一切, 悉入魔羂弶,
譬如捕魚師, 以網掩眾魚。」
Ye keci rūpā idha vā huraṃ vā,
Ye cantalikkhasmiṃ pabhāsavaṇṇā;
Sabbeva te te namucippasatthā,
Āmisaṃva macchānaṃ vadhāya khitt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