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論文簡介 2-1:反思印順導師的「(修多羅、祇夜、記說)三支說」,介紹 Stefania Travagnin 與無著比丘的共同論文 -- 1/5



此篇論文刊載於法鼓文化出版的《雜阿含研究》(2020),933-1007頁,是全書35篇論文的最後一篇。
"Assessing the Field of Āgama Studi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With a Focus on Master Yinshun’s 印順 Three-aṅga Theory" (綜觀二十世紀的阿含研究:對印順導師的「三支說」特別討論)
此篇論文共分四個章節,除了前言以外,Travagnin 寫了二、三章,無著比丘寫了第四章。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第四章比較像是附在前三章的一個補充觀點,而不是一篇共同編寫的論文;這可能是第一作者為Travagnin ,而無著比丘列作第二作者的原因。
本組貼文將簡介第三章,而主要在介紹第四章這個較有爭議的觀點。
  1. 前言
  2. 二十世紀中國的阿含學與其學術況:聲音、出版與爭論
  3. 印順:雜阿含經與(三)支
  4. 三支說的問題
-----------
帖主贅言:
印順導師為二十世紀的佛學雙璧之一,由於呂澂為在家居士,他生命後期生活在「視宗教為人民的精神鴉片」的共產國家,因此,對二十世紀漢傳佛教而言,不管在學術界、或是在佛教群體,印順導師都是人間典範、僧俗二眾的老師。
印順導師與他所崇敬的太虛大師相比,印順導師的影響力不在透過政治力保教護產的作為,不在弘揚漢傳佛教接續或理解其他傳統的佛教,在建立僧校深植僧教育的成就也遜於太虛大師。
但是,他接續呂澂的開端,成為現代開展「阿含學」的主要推手,《雜阿含經論會編》一書奠立「雜阿含研究」的重要基礎。同時,「以佛法研究佛法」,和以「文獻學」為基礎,在「跨文本比較研究」的路線尚未豎立旗幟之前,即已經在某種「比較研究」的路線之下,以文獻為基礎,重建佛教文獻史,也成了漢地在家學佛的主流之一。
但是,非常清楚地,印順導師以弘揚「龍樹學」為主軸,而不「侷限」於「阿含學」。他是主張「大乘是佛說」、「《大智度論》與《中論》同是龍樹的著作」的大乘行者。
我的學長轉述說:「印順導師當年面對『日本的佛教學術研究潮流』、『離巴利佛教聖典無「可信之佛說」的原始佛教思潮』、『西藏密教的背經違律、怪力亂神』等等問題十分憂心,所以才藉阿含來證大乘的起自阿含、源自阿含而更究竟圓融,如果認為導師肯定阿含而專弘阿含,這是對導師思想體系得徹底誤解。」
--------
此篇論文(與全書)的電子檔尚未上傳,想閱讀全文的法友請找此書來讀。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