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漢譯四阿含與巴利五部尼柯耶的教導,也介紹古漢譯和台語的關聯。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學識字 17:古
《說文》解釋「古」字:「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從「甲骨文字」可知,原字並不作「十口」;口的上方像是「史」,像是「竹簡、木巿」,從甲骨文和西周鍾鼎文,可以讀出上方的字形不是「十」字。
我們再看
《說文》解釋「十」字,和
甲骨文、西周鍾鼎文的「十」字,可見東漢許慎在「十」字的解釋不能採信。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十』字初形本為直畫,繼而中間加肥,後則加點為飾,又由點孳化為小橫。數至十復反為一,但既已進位,恐其與『一』混,故直書之。」
說什麼東西南北則四方備矣,這等於是說「欠食為飲」、「寸身為射」,這完全沒有漢字的字學常識。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05/blog-post_0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查看行動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