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載自「中華佛教青年會 CYBA」 2025/1/22 貼文
2025 年 1 月 18 日,佛青文教基金會、中華佛教青年會及嚴寬祜文教基金會特別邀請澳洲雪梨大學南亞佛教研究學科副教授/主任馬克·艾隆(Mark Allon)博士至佛青會館,以「近代發現的犍陀羅佛教珍貴手稿典籍及其有效保存與新生」為題進行演講,福嚴佛學院院長長慈法師即席翻譯,分享近年來關於犍陀羅佛教寫本的重要發現及其保護工作。馬克·艾隆博士首先回顧了犍陀羅佛教寫本的發現歷程及其重要性。自 1990 年代初期,許多犍陀羅語佛教寫本陸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出土,透過古董市場流散至世界各地。這些寫本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佛教寫本,年代約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三世紀之間,這些手稿中最古老的是樺樹皮卷軸,內含犍陀羅語和佉盧文書寫的文本。這些寫本的內容涵蓋了佛經、注釋書、阿毘達磨、本生故事、詩歌等多種類型,為學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貴資料,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早期佛教的發展,例如透過這些寫本,學者可以了解到當時已消失的佛教部派及其文獻。
然而,這些寫本流散各地也造成文物的文化背景信息丟失,成為一大文化損失。為此,馬克·艾隆博士與其團隊致力於將這些犍陀羅語寫本保存於巴基斯坦的公共機構,並於 2022年成功將一批重要的犍陀羅佛教寫本捐贈給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博物館,此外,他們也利用數位化工具和線上平台,將這些寫本及其翻譯更快速、更廣泛地傳播,讓更多人得以接觸和了解這些珍貴的佛教文獻。
問答環節中,與會大眾熱烈發問,馬克·艾隆博士回答了觀眾關於梵語、犍陀羅語寫本所屬部派、大乘佛教起源以及巴基斯坦學界對犍陀羅語寫本研究的態度等問題。他表示,部分犍陀羅語寫本的經文有梵語、巴利語和漢語的對應版本,但有些則沒有。這些證據無法證明大乘佛教起源於犍陀羅,目前學界認為大乘佛教並非起源於單一部派,而是在不同部派中都有修行菩薩道的修行者,他們書寫和推崇大乘佛教的思想。
這場演講讓聽眾對犍陀羅佛教寫本的發現、重要性和保護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馬克·艾隆博士及其團隊的努力,不僅為學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源,也為保存和傳承佛教文化遺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