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曾提及,大多數台灣學校要求博士生在「博士論文」開題之前,必需至少先在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
這對絕大多數台灣博士生是一件「攸關生死」的大議題。一是寫作至少要半年,期刊審稿至少要一年。也就是說,如果一年半之前你沒開始寫兩篇論文,一年前沒將論文投稿出去,就不可能提筆寫博士論文。另一個致命的困難是,絕大多數佛學期刊不接受博士生以下的學歷投稿,有些期刊開一個小縫,可以接受博士生導師推薦他學生的論文。一方面,自己學校的期刊不接受博士生投稿,另一方面要求自己學校的博士生必需發表兩篇論文,真是「一錢逼死英雄漢」。
這跟我當年從學校畢業時求職一樣,所有的公司要求應徵者必需有一年工作經歷,那麼剛畢業者去哪裡找這一年經驗?
--------
今年開春未久,我連續訂立了有關竺佛念的三篇題目;今年是兔年,帖主我就同時追逐三兔,這邊追一追,放掉又去追另外一兔;有時一日捕魚十日曬網,什麼也不追,這樣子空過時日,二月就即將逝去。
根據以前的經驗,如果一篇文章寫不下去了,就是自己還沒準備好。這時候就應該讓兔子去跑跳,空出手來去讀一些新近發表的論文,然後,兔子就會回到眼前來引誘你繼續去追逐。
第一篇是十年前的舊稿,拿來整一整,發現舊稿資料雖多卻缺乏議題和結論,不是一兩個月能釐訂的工作。第二篇是以前就有的構想,真提筆為文起來,也不是很輕快,有時花費半天只查證到一條資料。
反而第三篇是嶄新的題目,可以較踏實地按照架構逐一填入資料,應該再兩星期就可以定稿。
也就是說,今年沒寫,那麼明年就沒文章可以投稿;後年就會繳了白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