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研资讯】 2025年02月03日
https://mp.weixin.qq.com/s/EXTzOThsSbfBYSGWuFDjSw?token=590135482&lang=zh_CN&fbclid=IwY2xjawIM-n9leHRuA2FlbQIxMQABHROYkxt8U9Fr0JlH9A-P_qQhNlWdHu3fnxxxZffTamlrg08zmV70eziGIg_aem_kH5TFXBOs1OELjrNmnAv9Q
----
蘇錦坤絮語:
張譯仁先生的研究和李周淵博士的碩士論文相似,都是關於「支謙《法句經》」的議題,由於我們三人都研究漢譯《法句經》,先後透過網路交換研究心得,互相訂正彼此的疏漏,也借鏡他人的發現,可以用「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來形容此一切磋的樂趣。張譯仁提到,那體慧教授在《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ARIRIAB 年報) 第二十六輯發表〈支謙兩首未證實來源的「法句偈頌」〉一文,我們相約就此共同執筆,寫一篇評論與介紹文章。個人的學習過程,頗為欣羨日本學者組織定期讀書會,或者就一篇新面世的文獻進行解讀、詮釋或轉譯,或者就一固定學術範圍對新學講述、對宿學耆老商量新義。相對於此,漢地學者較少相聚切磋研究,這次能分工合作撰寫一文,算是難得的機緣。以下可以作為台灣佛學學術期刊出版時程的一個剪影:
2024/1/7 《正觀》收到稿件
2024/3/6 《正觀》審稿通過
2024/12/25 《正觀》正式出刊
2025/1/9 收到《正觀》期刊紙本
-----
張譯仁絮語:
2023年初,那體慧教授在她先前研究的基礎上,撰文探討支謙譯《法句經》中的兩首偈頌。隨後蘇錦坤先生提議我們一同撰寫一篇文章,回顧《法句經》類文獻的研究史,進而評介那體慧教授的論文。
關於支謙譯本的兩首偈頌,本文試圖闡明這兩頌的底本源自說一切有部的《法句》-《優陀那》偈頌集的古期傳本,而其底本偈頌和梵語《優陀那品》第一系寫本的讀法不同。此外,支謙對偈頌語詞的特殊譯法,顯示出其底本的中古印度語特徵。
-------
内容摘要:
那體慧教授(Jan Nattier)在《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發表〈支謙兩首先前未證實來源的「法句偈頌」〉一文的主幹指出,《天譬喻》(Divyāvadāna)的兩首偈頌以及《優陀那品》(Udānavarga) 17.7-8可以視作T210《法句經》(22.7)及(22.8)的對應偈頌。文中作了相當詳盡的詮釋和對應偈頌的比較研究,此外還夾敘了一些對支謙《法句經》的看法、檢視〈述佛品〉的各首偈頌,以及從宏觀的立場反思當今存世的多語言、多版本的《法句經》相貌。
筆者依次介紹、評述或補充下列六點議題:
1.〈22述佛品〉第一頌的對應偈頌
2.〈22述佛品〉第十二頌的對應偈頌
3. 支謙將比丘翻譯作沙門
4. 葛氏七百偈本
5. 兩頌的翻譯底本
6. 支謙《法句經》翻譯底本的語言
关键词:1.法句經 2.「《法句》類文本」3.梵文《天譬喻》4. Jan Nattier 那體慧
------
作者簡介:
【作者简介】
【蘇錦坤】:本科為半導體專業,2005年退休後,傾心於後漢、三國、西晉初期漢譯佛典的解讀,希望藉助漢語古典校勘學以推求譯文的原貌,並輔以梵巴對應文獻以還原所據文本的樣貌。
目前共計發表《法句經》題材的論文15篇,其他佛學論文30篇,以及專書《法句經 --- 白話文版,含巴利文法分析》(2021)與《「阿含、尼柯耶」比較研究論文選集》(2023),並曾翻譯菩提比丘 Bhikkhu Bodhi、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白瑞德 Roderick Bucknell、封興伯 Oskar von Hinüber 等人的專著二十多篇。
個人的論述可概括為三類:
1. 巴利《尼柯耶》與漢譯《阿含》的比較研究
2. 跨語言文本的《法句經》比較研究
3. 漢譯佛典文獻學
【張譯仁】:慕尼黑大學印度學與藏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主要從事初期漢譯佛典及其印度平行文本的對比研究,希望結合漢譯佛典的校勘學和佛教中古印度語的語文學方法,考鏡初期佛教文獻的流傳與演變。論文《漢語佛典中的「頂生王」及其原語之研究》(合著),“The Source of the Foshuo shiba nili jing 佛說十八泥犁經 (T731)” (待刊,合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