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法友飛鴻 502:新發現安世高譯《安般守意經》答客問

1. 你提過《四十二章經》不是第一部漢譯經典,為什麼?
答:《出三藏記集》卷6〈《四十二章經》序〉提到「漢明帝遣使者張騫、羽林中郎將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國寫取佛經《四十二章》...。」(CBETA, T55, no. 2145, p. 42, c19-25)。
這一篇序問題頗多,首先漢明帝的生存年是西元28-75年,通西域的張騫則是西元前 175-114年的人。
所以,此一〈《四十二章經》序〉的撰造者,可能不是漢朝人,不知道東漢的漢明帝見不到西漢的張騫。
其次從翻譯詞彙及句子結構,可以推論現行的《四十二章經》比安世高、支謙的翻譯經文通順;前者已經通順易曉,後者則古樸拗口。現存的《四十二章經》應該比安世高、支謙的翻譯經文晚出。
如果現存的《四十二章經》不是年代最早的漢譯經典,安世高翻譯的經典就會成為最早的漢譯經典。
------
2. 所謂新發現的安世高譯《安般守意經》,是什麼意思?
答:日本在落合俊典等學者的努力之下,盤點日本各所古寺現存的隋唐寫經,所謂「隋唐寫經」,有些是唐宋時期的「遣唐使」從漢地帶回的佛經寫本,有些則是根據帶回寫本在日本重抄的古抄本。這些古寺有石山寺、七寺、金剛寺等等,落合俊典等學者在西元1999年報告,在金剛寺古代寫卷當中發現了安世高譯《安般守意經》。
------
3. 《大正藏》中已經有一本編號為 T602 的《大安般守意經》,稱作「新發現」的《安般守意經》是什麼意思?
答:歷代經錄裡曾提及安世高翻譯了大《安般》及小《安般》,不只《大正藏》只收錄《大安般守意經》,其他大藏經也是不見所謂的「小《安般》」,所以稱為「新發現」。
《出三藏記集》卷9,僧叡法師〈關中出禪經序〉:「禪法者,向道之初門、泥洹之津徑也。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門》,大、小《安般》。」(CBETA, T55, no. 2145, p. 65, a19-21)。
------
4. 《大安般守意經》和「新發現」的《安般守意經》有什麼差別呢?
答:目前的《大安般守意經》其實是一本「註釋」,也就是在翻譯的經文之後附上後代的註解,據三國時候康僧會(西元200?-280年)的〈《安般守意經》序〉,這本《大安般守意經》的註解是「會稽陳慧」的註解。〈《安般守意經》序〉說:「陳慧注義,余助斟酌,非師不傳,不敢自由也」。
意思是,雖然康僧會幫陳慧的註解作了一些調整、訂定,但是一定有「師傳」的根據,不是出自康僧會自己的見解,所謂「非師不傳」,代表自西元180年安世高翻譯此經,直到康僧會在西元280年寫此一〈《安般守意經》序〉,安世高對此經的解說,是有一傳承代代學習此經的意涵。
------
5. 《大安般守意經》其實是一本「註釋」,也就是在翻譯的經文之後附上後代的註解。既然如此敘述,此經就有經文及註釋。將此處的經文編輯起來,不就是「小《安般守意經》」嗎?為何要說是「新發現」呢?
答:目前,歐洲、台灣及日本學者已經就「新發現」的「小《安般守意經》」發表了二十多篇論文了,目前的結論是:《大安般守意經》的經文與「小《安般守意經》」不同。
安世高究竟是翻譯了一本「《安般守意經》」呢?還是翻譯了兩本呢?為何兩者的經文有差異呢?仍有待學者進一步發表研究結果。
------
6. 僧叡法師〈關中出禪經序〉提到「禪法者,向道之初門、泥洹之津徑也。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門》,大、小《安般》。」大藏經中又有《大安般守意經》,所以,新發現的就是「小《安般守意經》」吧?
答:雖然,上述的推論相當合理。但是寫本所抄的經題是「安般守意經」,是否就是經錄所指的「小《安般守意經》」,仍待審慎的確定。
特別是,安世高是否翻譯了兩本不同的經,而都名為「安般守意經」,是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
7. 這兩本「安般守意經」在翻譯詞彙上有什麼差別?在安那般那的修行次第或術語有出現差異嗎?
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