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慾不障道」與「慾境當下即是涅槃」 -- 1


「慾不障道」與「慾境當下即是涅槃」 -- 1今天閱讀 academia. edu 上 Dhivan Thomas Jones 的文章: 'Upaniṣadic Echoes in the Alagaddūpama Sutta',提到 MN 22 (巴利《中部22經,蛇喻經》)與《奧義書》(此處指的是 . Chāndogya Upaniṣad 《歌者奧義書》)的相互關係。
《中部22經,蛇喻經》的漢譯對應經典為《中阿含200經,阿梨吒經》,漢譯經文開頭不久提到,阿梨吒比丘主張他得自世尊的教導:「我實知世尊如是說法:『行欲者無障礙』。」(CBETA, T01, no. 26, p. 763, b8),也就是說「慾不障道」。(《增壹阿含50.8經》卷48〈禮三寶品 50〉:「我今解如來所說教誡,其有犯婬者,罪不足言」(CBETA, T02, no. 125, p. 812, c10-11)。)
這一句的巴利經文其實不像漢譯字面那樣簡單:
’tathāhaṃ bhagavatā dhammaṃ desitaṃ ājānāmi yathā yeme antarāyikā dhammā vuttā bhagavatā te paṭisevato nālaṃ antarāyāyā’.
莊春江老師翻譯為:「我像這樣了知被世尊教導的法,如:凡這些被世尊說的諸障礙法,當受用時,那些不足以成為障礙。」
元亨寺《南傳大藏經》翻譯為:「如我了解世尊所說之法,世尊雖說此等為障礙法,但享樂此者,決不為障礙。」(CBETA, N09, no. 5, p. 184, a5-6 // PTS. M. 1. 130)
菩提比丘翻譯為:‘As I understand the dhamma taught by the Blessed One. those things called obstructions by the Blessed One
are not able to obstruct one who engages in them.'
(如我所理解的世尊教導的法:那些世尊稱之為「障礙」的事物,進行此類事物時,不會成為障礙)
-------
此一阿梨吒比丘的主張看來有一些矛盾:既然世尊稱之為「障礙」,為何進行或享用時又會「不成為障礙」呢?
菩提比丘在註釋中,引《中部註》說此處即指「性行為」。
-------
1991年八月出版的《佛教青年會訊》第七期有黃崧修〈古仙人徑,現代走法──試論雜阿含經中修行法門的現代修法〉一文,文中所說的第六點特色,則質疑和反對「現代若干行者提倡『慾境當下即是涅槃』」。
同年溫金柯發表〈《雜阿含經》辨義〉,溫金柯以為黃崧修該文即是「指名批評現代禪」。溫金柯文中特別以相當的篇幅解析《雜阿含262經》,歸結於「『慾境的當下即是涅槃』雖與《雜阿含經》的『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在教理上是一貫的』」、「但是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慾境的當下即是涅槃』這個教義無論如何都與《阿含》、《般若》的教義不相違背,不應任意加以曲解和詆毀」。
帖主於2010年九月貼出〈阿含教義無『慾境當下即是涅槃』---對溫金柯〈《雜阿含經》辨義〉一文的辨義〉,帖主認為溫金柯如下的主張是對阿含教義的誤解:
【「其實這個教義也是《雜阿含經》明白說到的,解說如下:慾境無非是『五蘊』、『十二處』,也就是『有為法』或『諸行』。二六二經明白的說到:『一切諸行空、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涅槃。』」】
這,諸行是「有為法」,依「諸行無常」修習(並非以少方便修習)可致「涅槃」,但是「諸行」不是「涅槃」。
如果溫金柯以為「諸行即是涅槃」即為「般若教義」,那麼此「般若教義」就與「阿含教義」不同。

帖主認為,黃崧修、溫金柯兩人都在研討佛法教義,弘揚佛法。但是,論談「慾境的當下即是涅槃」,而不提及「世尊多方訶欲」是危險的,極易誤導剛發心學佛者。
---------
Dhivan Thomas Jones 的文章: 'Upaniṣadic Echoes in the Alagaddūpama Sutta':
https://www.academia.edu/102786186/Upani%E1%B9%A3adic_Echoes_in_the_Alagadd%C5%ABpama_Sutt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