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194:巴利《經集》〈彼岸道品〉1038頌


書房夜話 194:巴利《經集》〈彼岸道品〉1038頌
--------
《大智度論》卷3〈序品 1〉:

「如佛問舍利弗,如《波羅延經》〈阿耆陀難〉中偈說:

『種種諸學人,及諸數法人,

是人所行法,願為如實說!』

是中,云何學人?云何數法人?」CBETA, T25, no. 1509, p. 82, c12-16)。

巴利偈頌為:

Ye ca saṅkhātadhammāse,

ye ca sekkhā puthū idha;

Tesaṃ me nipako iriyaṃ,

puṭṭho pabrūhi mārisā.

帖主的翻譯:
「那些已經了知諸法的人,(指阿羅漢)
與種種有學,(指七種有學)
他們的行為是怎樣呢?
審慎的智者,朋友,請你解答我的問題。」
---------
那麼,我們回到巴利《小部》第五經《經集》第二問〈阿逸多問〉的最後兩頌:
問偈是1038頌:
「那些已經了知諸法的人,(指阿羅漢)
與種種有學,(指七種有學)
他們的行為是怎樣呢?
審慎的智者,朋友,請你解答我的問題。」
答偈是1039頌:
「諸欲不可以貪求,心意混濁不可有,
 於一切法之善巧,有念比丘應普行。」(CBETA, N27, no. 12, p. 286, a8-9 // PTS. Sn. 198)

我們參考菩提比丘 的《經集與註釋英譯》(The Group Discourses II, 116頁):
One should not be greedy for sensual pleasures;
One should be untarnished in mind.
Skilled in regard to all phenomena,
a bhikkhu should wander mindfully.
書上1238頁解釋,第一句「One should not be greedy for sensual pleasures 比丘不應於感官欲樂起貪欲」,第二句「One should be untarnished in mind 比丘心意應該純淨無瑕」,這是對「有學」的指示,能不起貪欲進而心意清淨不混濁。第三句「Skilled in regard to all phenomena 於諸法善巧」,是指善知「諸行無常」、「所有集法均為滅法」...等等,這是對「阿羅漢」而言。第四句「a bhikkhu should wander mindfully 比丘應具念地遊行」,「具念」指「四念住」,指行住坐臥,均應具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