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書房夜話 90:學者 Chung Jin-il 鄭鎮一


2018年十月底在阿根廷舉辦的「《雜阿含經》學術研討會」讓我見到多位我所景仰的學者,如 Oskar von Hinueber 封興伯、胡海燕、Paul Harrison 何里巽、Richard Salomon 邵瑞琪,Rupert Gethin 給廷,等人。
當然,也見到了 Choong Mun-Keat (鍾文杰,是白瑞德教授的學生)。

有一次,Chung Jin-il 鄭鎮一緊坐在我旁邊聽學者發表論文,他說他中文名字是「鄭鎮一」,好像是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並未擔任教職。他說,梵文研究是他的「業餘研究」,並且鼓勵我多利用梵文寫本進行校勘和比較研究,他說,那是在「阿含、尼柯耶」範圍內,少人啟用的寶庫。我說,我不知道如何查閱,他要我從日本山喜房出版的梵文目錄開始,他說以我的基礎,應該很快就能挖到寶藏。
------------
接下來,他上台報告,如何引用現存梵文殘片進行漢譯經典的校勘。
(請參考所附的照片,照片上這張筆記記載著我和鄭鎮一的筆談。)
他在投影片投出一片梵文寫卷,並逐字解釋經文,他指出這是與《雜阿含289經》「此受觸生、觸樂、觸縛」相關的片段。
《雜阿含289經》卷12:「此受觸生、觸樂、觸縛,彼彼觸樂故,彼彼受樂,彼彼觸樂滅,彼彼受樂亦滅、止、清涼、息、沒。」(CBETA, T02, no. 99, p. 81, c23-25)。
他認為此段引文之中的「樂」字,都應該是「集」字。
參考《雜阿含290經》應該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
《雜阿含290經》卷12:「若彼彼觸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觸集滅故,彼彼受集亦滅、止、清涼、息、沒。」(CBETA, T02, no. 99, p. 82, a22-24)
我查閱了導師《會編》、佛光《雜阿含經》、明光法師《雜阿含經註》、王建偉、金暉《雜阿含經校釋》、「獅子吼佛學專站」《好讀雜阿含經》都未有類似校勘。
「獅子吼佛學專站」《好讀雜阿含經》第二冊 84頁註79說:「此受觸生、觸樂、觸縛:這感受是依觸而生、依觸而樂、被觸所縛」。
此處註79應作:「此受觸生、觸樂、觸縛:應為『此受觸生、觸集、觸縛』,意為「此受是緣觸而生、緣觸而集、緣觸而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