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書房夜話 61:問題意識


  這幾天收心準備一場關於「漢譯佛典文獻學」的報告,偶爾發現李周渊同學這一篇相關的貼文。一方面貼出來與群組裡的組員分享,另一方面以我老人家的個性,不免多嘴幾句。
  周渊同學的貼文沒提到一個重點,就是在閱讀「漢譯佛典文獻學」書籍論文或籌備「漢譯佛典文獻學」的論文時,所須具備的「問題意識」。
  在此,我粉墨登場現身說法,以自己為例來閒聊文獻學的「問題意識」。
  在我進行「阿含、尼柯耶」對照閱讀時,認為漢譯的攝頌有一些問題;我在此先簡單列舉兩點:

  1. 攝頌的用詞和經文不一致。
  2. 攝頌的翻譯不完整,即使如漢譯《中阿含經》已經完整地翻譯了全部攝頌,但是其中仍然有一些重大的問題。
  當年我從未寫過任何論文,當我跟師友表達作此題目的想法時,全都反對我做這艱深的題目。幸好遇到了來法鼓文理學院演講的白瑞德教授,細聽了我的構想和初步資料之後,鼓勵我以論文形式完成我的論述,他並且主動幫我閱讀及訂正中文初稿。
  對四阿含攝頌的「問題意識」,讓我完成了將近六篇論文,而且,這一題目還可以再深入推展到巴利尼柯耶的攝頌,和現存出土寫本所含的攝頌。
  第二個例子是T2121《經律異相》,水野弘元教授在《增一阿含》和《中阿含》的「解題」,分別提到寶唱《經律異相》所引的《阿含經》和現存的刻本內容不同。借助 CBETA 的搜索功能,我全面搜尋寶唱《經律異相》所引的《阿含經》,並且逐一查證引文與今本的差異,發現了令人詫異的多種層面。
  第三個例子是T210《法句經》,目前眾所皆知,《法句經》有梵文、巴利、漢譯、藏譯、波特那、犍陀羅語等多種語言版本。這當中已經有水野弘元、法光法師、魏查理等等著名學者的名作。但是,以漢譯為基礎的逐偈比對仍未完成,只要著手閱讀比較偈頌的差異,可以反映出初期漢譯的一些問題。
  總之,在「漢譯佛典文獻學」的領域裡,仍然像一座寶山,隨手都可拿出一兩件寶物,來「瞧!引人來見」。
  察覺問題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積累的階段,察覺到一個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更為重要,或者至少是,察覺一個自己能藉師友之助可以解決的問題。   一般而言,察覺一個當代無人能解的問題,對「進德修業」並無幫助。
------------
以下引自李周渊臉書
------------
  “研究佛教文獻的方法”,像是有一定資歷的學者才可以談的事情。我雖然沒什麼資歷,但是在這個學科也花了六七年的功夫,如果說毫無心得,那就是在騙人。
  不只是我來分享,還應該有跟多的人來分享。大家一起貢獻不成熟的想法,做出來的成果才會更加成熟。
  找不到合適自己的方法,不單是寫不好論文,更重要的是容易摧毀自己的信心。我稱之為“心魔”。
  “心魔”障礙著你,你會老想著:別人怎麼那麼厲害?怎麼文章發那麼多?怎麼相比起來我寫的東西毫無意義?我是不是不適合做學術?
……
  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人破除“心魔”,也希望有更好方式的人願意分享給我,讓我改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