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書房夜話 56:水野弘元教授


  水野弘元教授曾於 1978年4月6日到佛光山演講,講題為「南北傳佛教的基本差異」。
  水野弘元(Mizuno Kogen, 1901-2006)是著名的佛教學者,他在漢譯佛教文獻、巴利佛教文獻以及兩者之間的比較研究有非常重要的貢獻,他既是最初的幾位在漢巴文獻比較研究奠基者,也是達和法師與吳老擇教授的巴利學老師。帖主對水野弘元教授的學問十分崇敬。   水野弘元在西元2000年左右出版了《水野弘元著作選集》,這三冊也就成為巴利三藏與漢譯四阿含研究者的必讀書籍。(漢譯本由「法鼓文化出版社」出版,扉頁還有一百歲高齡的水野弘元的「中譯本序」) 《佛教文獻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一)》,(2003),許洋主翻譯。 《佛教教理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二)》,(2000),釋惠敏翻譯。 《巴利論書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三)》,(2000),釋達和翻譯。
  本文用意在指出水野弘元對漢譯佛教文獻的一些值得商榷的論述,一則用以向大師致敬,二則讓學者可以不因水野教授巍如泰山的學術地位,而因襲他的疏漏。
  我個人的感覺是,水野弘元在漢譯阿含經與《法句經》所下的結論,大多根據其他論書、律書或「序」的敘述;相較起來,他用「一部經、一部經」或「一首偈頌、一首偈頌」的比較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比較少。也就是說,水野教授在《佛教文獻研究》一書的結論,出於外證要比經文、偈頌本身的證據(內證)多了很多,而很不幸的,由「內證」來檢驗水野教授的結論,他的一部分結論可能站不住腳,證據薄弱。有些結論是因「失檢」(未檢閱出所有相關資料)而造成失誤。   在此略舉幾例:
  1. 水野弘元教授主張現存《增一阿含經》與《中阿含經》是出自同一譯者,我們知道《增一阿含經》是譯自曇摩難提的默誦,裡面的某些經典出現有大乘元素。這當中還有「合集」與「抽換」的問題待解。相對於此,《中阿含經》是由僧伽提婆依據梵本再譯,兩者在專有名詞有頗大差異,更何況現存《中阿含經》並未出現大乘元素的內容。水野弘元教授的主張應該是難以成立的。
  2. 水野弘元教授主張T210《法句經》的翻譯,支謙參考了七百頌的「葛氏譯本」。我認為僅憑〈《法句經》序〉「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等二十字,無法得出此一結論。
  3. 水野弘元提到的以下結論都不是確切不移的主張: (1) 「《經律異相》中亦曾有八處細注(指該段引文)為引自《雜阿含經》,其所援用者,與今日之《雜阿含》完全一致」。(2) 「《經律異相》五處所引用之《中阿含》經文中,僅有第二引文與今之《中阿含》相同,其他四者則證知並非引自現存之《中阿含》,可能是出自曇摩難提所譯之《中阿含》。故知梁代時,曇摩難提之《中阿含經》依然存在於某處」。「以上將《經律異相》所引用《增一阿含》之處,共計十五次,一一加以檢討。其中,可視作引自今本《增一阿含經》者,僅第七、第九、第十二、第十三等四次,其餘十一次則屬今已不存之別本《增一阿含經》」。 (3) 對《經律異相》有近似總結的評語:「《經律異相》之引文已如上述,其引自《雜阿含經》者,則皆從現存《雜阿含經》中所引用;但若是引自《中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則除引用現存者之外,引自今已失佚之《中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者亦不少。此種現象誠如〈中阿含經解題(補遺)〉所指出的,係由於梁代時尚有今已亡佚之曇摩難提譯之《中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存在,因而《經律異相》多予引用。」
以今日而言,應該避免這種「概括式」的推測,應該扎實地作逐經、逐頌的比較研究。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7/08/blog-post_1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