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3. 巴利《小部》第五經《經集》第一品〈蛇品〉第三頌


yo taṇhamudacchidā asesaṃ, 
saritaṃ sīghasaraṃ visosayitvā;
so bhikkhu jahāti orapāraṃ, 
urago jiṇṇamivattacaṃ purāṇaṃ.

 一個人徹底無餘地斬斷渴愛,
已經乾凅了流動的急流
那位比丘捨棄此岸與彼岸,
如同蛇捨棄蛻落的舊皮。
(一個人徹底無餘地斬斷渴愛,
如同乾凅了流動的急流
那位比丘捨棄此岸與彼岸,
如同蛇捨棄蛻落的舊皮。)

1. yo: 關係代名詞、主詞,who, what, which, whoever,此處當主詞,意為「he who 這樣做的人」。
2. taṇhā: 渴愛、渴望。
3. udacchidā: 動詞,意為「已斬斷」。
4. asesaṃ: 形容詞,意為「徹底無餘的、完全的」。
5. sīghasaraṃ: 急流,快速流動的溪流。
6. sarita: 流動的。
7. 諾曼 Norman 採納了 Brough 的建議,將「saritaṃ 
sīghasaraṃ visosayitvā」解釋為「saritaṃ sīghasaraṃ va sosayitvā」(如同讓快速流動的溪流乾凅)。但是,菩提比丘 Bhikkhu Bodhi 將之解釋為「已經乾凅了流動的急流」,句子中沒有 「va 像...一樣」的比喻。
====== 
  從漢譯《法集要頌經》偈頌用字看來,也是缺乏「猶如」的用語。元亨寺版《經集》的翻譯有兩個問題:一是將四句翻譯成六句,應可避免。二是增字太多,屬於翻譯中的「增字翻譯」,並不理想。
  

來源
上半頌
下半頌
巴利〈蛇品〉3
Yo tahamudacchidā asesa
sarita sīghasara visosayitvā;
一個人徹底無餘地斬斷渴愛,
已經乾凅了流動的急流,
So bhikkhu jahāti orapāra
urago jiṇṇamivattaca  purāṇa.
那位比丘捨棄此岸與彼岸,
如同蛇捨棄蛻落的舊皮
菩提比丘翻譯
One who has entirely cut off craving
having dried up its fast-flowing stream:
that bhikkhu gives up the here and beyond
as a serpent sheds its old worn-out skin.
諾曼翻譯
That bhikkhu who has cut off craving in its entirety, like one drying up a fast-flowing stream,
leaves this shore and the far shore as a snake leaves its old worn-out skin.
元亨寺版
輪迴如急流,務須使涸竭,
比丘須棄斷,貪欲盡無餘,
共捨彼此岸,
如蛇蛻舊皮。
達和法師譯
若如令急流乾竭,
那樣斷捨渴愛無餘者;
彼比丘如蛇脫棄老舊皮,
那樣地捨離此岸彼岸。
香光莊嚴譯
他完全斷除渴愛,
使其湍急之流枯竭,
如是比丘捨斷今生和來世,如蛇蛻去舊皮。
郭良鋆譯
他摒除一切貪慾,
猶如使快速流動的河水枯竭,
這樣的比丘拋棄此岸和彼岸,猶如蛇蛻去衰老的皮。
《法集要頌經》
能斷愛根本,
盡竭欲深泉,
苾芻勝彼此,
如蛇脫故皮。
《出曜經》
愛生而流溢,
猶蛇含毒藥,
比丘滅此彼,
如蛇脫皮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