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閒話那體慧:Jan Nattier


  謝謝炳秀的貼文,讓我注意到這支那體慧 Jan Nattier 的演講影片已經上傳。
  那體慧 Jan Nattier 在這部影片一開頭就開了一個玩笑,說有人堅持:「這一定是真的,因為翻譯的佛典裡頭有這樣的記載!」身為佛教論文翻譯者跟佛教翻譯評論者,我當然知道這句話的反諷意味。
  這也是近二十年來我一直從事的方向,想了解漢譯佛典長達一千多年的翻譯歷程究竟發生了什麼曲折。(在我讀中學時,曾遇到一位法師跟我說:「《大正藏》裡的每一句話都是佛說的,完全正確而不容懷疑。」實際上,一萬件翻譯,至少會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件會出錯,只是「錯得多、錯得少」、「錯得嚴重、錯得輕微」的差別而已。)
  當然,那體慧說:「不只佛陀本人不說巴利語(pāli),根本沒人說巴利(no one spoke pāli)」是有幾分誇張,但是也有幾分事實。嚴格來說,「沒人說巴利」的主張並不正確。
  不過,這一篇貼文的目的不在分辨這些道理的親疏,而是談大家最喜歡的話題:聊八卦。
  所以我開始來「閒話那體慧,聊一聊那體慧的八卦」。
  我第一次注意到那體慧,是發現她的一篇論文:「重估竺佛念《十住斷結經》,他是在翻譯經典?還是在偽造經典?」
  Nattier, Jan, (2010), ‘Re-Evaluating Zhu-Fonian’s Shizhu duanjie jing (T309): Translation or Forgery?’,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vol. XIII pp. 231-258. Tokyo, Japan.
  那體慧在文中鐵口直斷,判定竺佛念不僅偽造《十住斷結經》,他還是累犯,那體慧推論竺佛念還偽造了包括《增一阿含》和《出曜經》在內的許多翻譯。
  接著在2010年,當自鼐法師籌組團隊翻譯無著比丘《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一書時,我拿那篇 Nattier (2010) 的論文跟自鼐法師商量,由自鼐法師擔任日文關於平岡聰的論述,我則擬訂答辯策略。最後因我的緣故論文沒完成,因為檢驗《十住斷結經》牽涉到數量龐大的初期漢譯佛典,其中不少是在我關注範圍之外的大乘佛典,遠遠超過我的能力。但是,這一為竺佛念辯護的嘗試,促成了我在 2015年發表〈《出曜經》研究〉,也和其他因緣會合進一步督促我完成一系列十多篇的漢譯《法句經》研究。 
  其次 2012年,我的網友新加坡佛教學院的紀贇教授完成一篇〈《心經》疑偽問題再研究〉,這篇將近70 頁的論文在《福嚴佛學研究》發表,幾乎可以當作一本小書印行。內容是對 Nattier (1992), ‘‘The Heart Sūtra: A Chinese Apocryphal Text?’的答辯,那體慧在她文中主張玄奘「編造」了《心經》紀贇則反對此一主張。
  令我十分困惑的是,這篇論文對漢傳佛教日夜唱誦的《心經》提出質疑,直接否定其經典地位;長達二十年來,居然只有方廣錩、林光明和紀贇三篇論文應戰,其中又以林光明從玄奘與不空兩位譯師各自翻譯咒語的特性來答辯,非常肯切而不容忽視。
  2012年4月20日在法鼓山上舉辦的「《增一阿含》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在大廳交誼,老師邀我跟那體慧解說,為何我反對「竺佛念偽造《增一阿含經》」的主張。當時我的理由有二:一是現存《增一阿含經》(T125)是一本合集,在未釐清「後加的經典是哪幾部經、遭遇質疑的又是哪幾部經」之前,說誰偽造經典會造成冤獄。二是翻譯《增一阿含經》(T125)時,「佛念譯傳、曇嵩筆受」,也就是說,執筆寫下譯稿的人是曇嵩,如果「真的是有心作偽」,在翻譯時必需編出不存在的內容,才能誤導「筆受」這一職務。記得 2000年左右,我參加達賴喇嘛在美國洛杉磯的演講,達賴講完一句,英譯者不到一分鐘就譯完,漢譯者(蔣揚)譯了五分鐘還在翻譯,特別惹了達賴瞧他一眼。如果增加的長度和原文不符,當然會漏餡、出疵漏。所以說,如《增一阿含經》(T125)真有造偽情況,也不見得能夠怪罪到竺佛念頭上來。
  當時那體慧只是靜靜聆聽我的意見,既未評論,也未提問。
  紀贇教授是那體慧的大粉絲,對她非常崇拜,似乎近期會出版一本那體慧論文集的中文翻譯。對我們兩人來說,她是大乘起源研究和後漢、三國時期漢譯經典的巍峨大山,雖然不見得接受她的每一件學術主張,對於她的著作、建樹與學術成就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僅憑以下一書,就足以奠定她的學術地位(雖然,我對書中關於支謙譯書的敘述頗有意見)。
  Nattier, Jan, (2008a), 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Texts from the Eastern Han 東漢 and Three Kingdoms 三國 Periods, Bibliotheca Philologica et Philosophica Buddhica X,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 Tokyo, Japan.
  等一等,說好的「八卦」呢?咳......咳......,事關那體慧與辛島靜志之間的恩怨,江湖上有很多傳聞。我聽到的則是最接近事實的那一版本,這不能公開訴諸文字來講,打個電話給我,我就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