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第一步:問題意識

========= 
我這裡所談的,跟林老師的短文不同。
林老師談的是檢驗一篇好論文,應有三個特點:
創意、深入和嚴謹。
這三者,或可用以下三者來理解之:
 一、你想說什麼?(主張), 
二、你為何這樣說?(論證), 
三、又如何說之?(鋪陳); 
分別可以對應到 what、why、how 三個問號。 
===========
我所談的,是閱讀、思考之間認為某處有問題,有時知道是什麼問題、有時則完全不知真相可能是什麼。
在此一點,蒐集資料、閱讀相關論文、向師友請益,先把問題弄清楚。 
這一番功夫,有時得到的結論是沒有問題,這是出於自己理解不深、思考不周詳、閱讀不廣、語言能力有限制,就此暫時結案。
有時得到的結論是確實有問題,必須把問題定義清楚。搜羅更多問題之後,這才選一兩個問題試著驗證假設、尋求答案。
我舉一個例子:
例如我認為 T99《雜阿含經》與 T100《別譯雜阿含經》的攝頌可以顯示兩部經的經文次序的問題。
於是,開始編列這兩部經攝頌詞句的對應經典,剛開始,並不明白這一澄清攝頌詞句的核對,能帶來哪一結果。
再舉一例:
《法句經》卷1〈《法句經》序〉:「第其品目合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CBETA, T04, no. 210, p. 566, c24-25)
於是著手編列各品的偈頌編號,統計是否真的就是 752頌。
剛開始,也不知道這一偈的編號清點,能帶來什麼結果。
=========
以下引自林建德老師部落格《心御風行 ── 獨白下的哲思手札》(https://mind-breath.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15.html)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好論文的三個標準〉
好論文的三個標準
到底怎麼樣才是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呢?涉及到「好」這個評價語詞,不免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但我初步認為「創意、深入和嚴謹」是三個重要的條件(或標準),至少就「哲學」相關學門來說,應該要如此。

創意當然是最基本的,這不只是學術工作而已,各行各業傑出作品的表現,一定要耳目一新,具有創意新意,否則老調重彈,怎能稱得上是「好」呢?

創意代表一種新觀點、新見解,但如果僅是靈光一閃,看似有突破性的發現,進一步追問,卻講不出所以然來,這樣的創意不免顯得浮泛,甚至流於貧乏空疏,因此深入也是一篇好論文的要件。

有創意、又能深入析理,在解析的過程中步步為營,時時提防讀者可能的攻破,細緻又有層次展開論述,這便是學術嚴密性的要求。當然過程中一定要清楚說理,寧可清清楚楚的錯,也不要模模糊糊的對。

創意、深入和嚴謹這三者,或可用以下三者來理解之:一、你想說什麼?(主張),二、你為何這樣說?(論證),三、又如何說之?(鋪陳);分別可以對應到whatwhyhow三個問號。

創意、深入和嚴密三個要件缺一不可,當然可能還有其它(如辭藻修飾、資料參考等)。有些論文具備其中兩個,有些可能只有一個,但倘若能三者兼具,我們距離一篇「好」論文就愈來愈近了。

(以上所說都是我做不到的,特地記載下來自我提醒!當然坊間、網路上論文指導書籍不可勝數,這裡只是信手隨意抒發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