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生活明信片:誤闖叢林的老兔子,不對的人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方

p42

報名參加第12屆吳越佛教學術研討會,主要有兩大誘因,一是想望漢譯佛典語言學大師方一新教授的風采,我常讀他的書,就想見一見他本人(可惜的是,他在兩個討論會小組的另一組,結果,未能參加他的論文宣讀,也沒談到話。幸運的是見到了朱慶之、高列過與陳秀蘭。當然,參加這次會議的最大收穫是見到了顧滿林老師,還承蒙他贈書。)二是想順道遊西湖,上次到了西湖,卻未能參觀西泠印社,想在這次補償過來。

行前得到通知,我被指派為兩個討論小組之一的「召集人」,問一下來自中國的同行,「召集人」是要擔任怎樣的工作?他回答他也不曉。

開幕儀式之後,眼見研討會即將開始,還看不到表明論文發表次序的議程表,主席就座(記得他是姜南教授?還是李煒?是個男教授,應該不是姜南吧?),大會的主事人員也入了席,就是沒看見計時人員(向來都會在論文開始發表之前,表明時間到敲引磬一聲,超過一分鐘敲引磬兩聲,馬上給我閉嘴下台,敲引磬三聲)。

會議時間一到,主席轉過頭問我一聲:「你是召集人嗎?」我說:「是。」我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他,心裡想:「so what?」主席宣布會議開始,進場的人居然才只三分之一,主席看著我,說「該發表的學者居然還沒到場,怎麼辦?」我說,沒關係,我 power point file 事先已經裝在電腦上了,我先講,隨著會議進行,人就會慢慢到齊。果然,我講還不到三分鐘,會議室就擠滿了人,五分鐘時,主席跟我說一聲時間到,我就隨聲嘎然結束。下一人正忙著在電腦上安裝論文發表的檔案,我就離開主席台回到聽眾席,喝著心愛的東方美人茶,氣定神閒地聽一篇篇論文。接下來,遠看主席忙得不亦樂乎,他居然無怨無悔地自己當起計時人員,看著錶、拿著筆、敲茶杯當作引磬。一場發表人達四十多人的論文發表會居然未安排計時人員,真是咄咄怪事。

2014年12月15日賦歸日的早餐,一位教授與我六七個人同桌, Max Deeg 也過來跟這這位教授寒暄,英文好像是說他的下一個行程要去四川趕另一個研討會,等等。來來去去幾個人,最後只剩下我們兩人同桌緊鄰用餐。這位教授人脈通透,叩問幾件學術懸案,談吐不俗,不隨人云亦云,自有見地;人也隨和,有問有答,但不問我問題,雖絮絮長談,但是彼此未通名姓。臨走時,請問教授尊姓大名。只見他有氣無力,頗不以為然地回答:「敝姓王」,停頓了一下,看我仍然認不出他是誰,接著說:「名叫邦維。」

後來,問到熟悉底細的人,他才告訴我:「唉,我們『內地』所謂的『召集人』就是『計時人員』!」

回到「漢玉學堂」提起這檔子事,他們不在佛教圈,沒人聽過季羨林教授的學生、北京大學教授王邦維,也不知道「姜南教授」的治學領域,真個是隔行如隔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