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比丘有二子---漢譯佛典的新式標點

pict 524

(照片為敦煌殘卷:單卷本《雜阿含經》, T101)

幫助現代人閱讀佛經有兩種方法:一是將古代翻譯的佛典加上新式標點符號,二是將古代翻譯的佛典翻譯為現代通俗的白話。但是,即使僅僅是進行將佛經作白話翻譯的工作,仍須先做好第一項新式標點的工作。

而要踏實將「佛典新標」作妥善,必須先做「佛典校勘」及「跨文本比較研究」,在這次茶城會議,各個翻譯小組都體會到踏實做好「跨文本比較研究」,能協助解釋字句結構及帶來疑難詞的不同釋義。

茶城會議也展示了梵巴句法中,「呼格」的認定。

例如,

《七處三觀經》卷1:「世間比丘一眼者,有如是眼,」(CBETA, T02, no. 150A, p. 876, a23-24)

這不是說「世間的獨眼比丘有『如是眼』」,標點應該作「世間,比丘!一眼者有如是眼」,而是「比丘!世間一眼者有如是眼」。

例如,

《雜阿含124經》卷6:

爾時,世尊告羅陀比丘言:「諸比丘!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當觀皆是魔。羅陀!於意云何?色為常耶?為無常耶?」」(CBETA, T02, no. 99, p. 40, b20-26)

句子中「諸比丘」、「羅陀」是「呼格 vocative」,為對話之中,稱呼對話的聽者,這不是句子的「主格」或「受格」。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卷1:「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CBETA, T16, no. 684, p. 779, a16-17)

CBETA 此處的標點,在句子的結構上,「是謂比丘有二子」會令人懷疑經文中世尊講「比丘有兩種兒子」,較合適的標點應該是:

「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

同一經典,有一句的經文為: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卷1:「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CBETA, T16, no. 684, p. 779, a16)

此處,「諸子」不是經文中談話的對象,不是「呼格」,而應該是這句子的「主格」,標點應該作:

「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

也就是:「諸子當如是教父母行慈。」

例如

《七處三觀經》卷1:「何等為四?布施比丘,黠人、知賢者、知慧者、可可者;不欺,比丘!一切天下所黠知,如上說;孝事父母,比丘所黠知,如上說;作沙門比丘所黠知,如上說。法行道比丘所黠知,亦賢者知,愚人所不知,黠者可。」(CBETA, T02, no. 150A, p. 882, c28-p. 883, a4)

上面的經文,「比丘」都是「呼格」,標點應該是:

「何等為四?布施,比丘!黠人、知賢者、知慧者、可可者;不欺,比丘!一切天下所黠知,如上說;孝事父母,比丘!所黠知,如上說;作沙門,比丘!所黠知,如上說。法行道,比丘!所黠知,亦賢者知,愚人所不知,黠者可。」

《七處三觀經》卷1:「比丘有三大藥,風者比丘大病,麻油大藥,亦麻油輩。」(CBETA, T02, no. 150A, p. 882, a14-15)

此一句子不是說「風者比丘大病」,會令人懷疑經文中世尊講「風病是比丘的大病」,較合適的標點應該是:

「比丘!有三大藥,風者,比丘!大病,麻油大藥,亦麻油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