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大師?」
站在牆前,我知道「誰是名人」,但是要稱作「大師」,就氣氛嚴肅起來。
「大師」不僅要在當代學術叱咤風雲,必須要開創一門學問,而且「學術著作」對後代的學術研究有深遠的影響。有時候,「大師」甚至在他的那一時代裡人微言輕,日後才被學術界肯定他的影響。
以胡適而言,要稱他為「大師」,能列舉的資格有「開創『禪宗史』的研究,白話文學運動的主將,中國史疑古研究的推動者,中國小說的研究」,如果把他夠份量的書擺在桌上,可以擺《白話文學史》、《神會和尚遺集》、《戴東原的哲學》、《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水經注版本四十種展覽目錄》,這樣夠嗎?如果把《戴震全集》七冊擺在天秤的另一頭相比,夠嗎?
梁啟超與王國維也是赫赫大名,王國維在甲骨學的研究有樞紐的貢獻,但是,能夠擺到桌上的學術著作能有幾本?
以學術著作來看陳垣比胡適更具大師的資格。他的《元典章校補》,開創元史研究利用漢語文獻的新紀元;《元典章校補釋例》,則奠定二十世紀漢語古籍文獻學的基礎。他的《敦煌劫餘錄》是「敦煌遺書」最早的編目,1936年的《摩尼教流行中國考》則是國際「摩尼教研究」的先驅,其他還有我不理解其重要性的「道教研究」、「碑銘研究」。梁啟超與王國維能與這些相提並論的研究不多,陳寅恪呢?他也許是用建築雪山隧道的高材去設計 Lego 玩具,真是可惜!
回頭看中國佛教研究,印順法師的《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中國禪宗史》、《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這些研究著作主要是「佛教史」,《雜阿含經論會編》則只是將兩書作對應的編輯,印順法師並未附加多少論述;《妙雲集》中如《佛法概論》是「《阿含經》導論」,《以佛法研究佛法》是「方法學」,《中觀今論》對照著《中觀論頌講記》是印順法師「中觀研究」的哲學著作。
那麼,如果要稱呂澂為大師,有那些書籍能擺上來呢?
下一位是誰?
================================
大師除了學術研究之外,尚有一點也必須重視。
即思想上的前瞻性與開拓性。
以梁任公來看,其學術方面的建樹,尤其像佛學研究當然無法與援庵先生比。但其得一時風氣之先,思想上的啟蒙意義則遠較援庵先生這種純學者為高。
適之先生也類此,其思想上的光芒至今依然照耀我輩。這種價值,就決非尋常章句考證可比。所以在我心中,胡先生當然是大師。不過,他的佛學研究水平,過去只看到他宏大的方面,其於細節也有很多讓人不可及之處。
僅就學術而計,季羨林先生的水平也是極其驚人的。我估計很少有人看完了他的全集。我是看了一部分的,就很是吃驚。不必看他的散文之類,不過是消遣而已。要看他的研究,雖然不時有偏,但就印度學水平來看,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奇怪,至今沒有人對季先生的印度學研究寫一篇像樣的綜述。看到些回憶,大多不夠學術。沒有持平、周詳的考評。
年青人之中,我看好的,還是葉少勇。
==============================
Dear Mike:
「思想上的前瞻性與開拓性」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口說無憑。我這裡是要求以「開創一門新的學科」或「經典的學術著作」為衡量。
「思想上的啟蒙意義」、「啟迪後進」與「引領一個時代的學術風氣」,這好像是「積陰德」的東西,年代一久遠,就毫無蹤跡可尋。
以近代為例,余英時與張廣達的學術成就,對他們的老師能否躋身於「大師」之列,是幫不上忙的。
陳寅恪、梁啟超、王國維雖然嘉惠多人,引領一代學術風氣與風骨,但是,最後能否晉身「大師」之列,還是得看「開創一門新的學科」或「經典的學術著作」。
2013年7月2日下午2:54
大師除了學術研究之外,尚有一點也必須重視。
回覆刪除即思想上的前瞻性與開拓性。
以梁任公來看,其學術方面的建樹,尤其像佛學研究當然無法與援庵先生比。但其得一時風氣之先,思想上的啟蒙意義則遠較援庵先生這種純學者為高。
適之先生也類此,其思想上的光芒至今依然照耀我輩。這種價值,就決非尋常章句考證可比。所以在我心中,胡先生當然是大師。不過,他的佛學研究水平,過去只看到他宏大的方面,其於細節也有很多讓人不可及之處。
僅就學術而計,季羨林先生的水平也是極其驚人的。我估計很少有人看完了他的全集。我是看了一部分的,就很是吃驚。不必看他的散文之類,不過是消遣而已。要看他的研究,雖然不時有偏,但就印度學水平來看,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奇怪,至今沒有人對季先生的印度學研究寫一篇像樣的綜述。看到些回憶,大多不夠學術。沒有持平、周詳的考評。
年青人之中,我看好的,還是葉少勇。
Dear Mike:
回覆刪除「思想上的前瞻性與開拓性」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口說無憑。我這裡是要求以「開創一門新的學科」或「經典的學術著作」為衡量。
「思想上的啟蒙意義」、「啟迪後進」與「引領一個時代的學術風氣」,這好像是「積陰德」的東西,年代一久遠,就毫無蹤跡可尋。
以近代為例,余英時與張廣達的學術成就,對他們的老師能否躋身於「大師」之列,是幫不上忙的。
陳寅恪、梁啟超、王國維雖然嘉惠多人,引領一代學術風氣與風骨,但是,最後能否晉身「大師」之列,還是得看「開創一門新的學科」或「經典的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