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消失的台灣民俗

4

1. 補鼎:「poo2-tiann2」,台語稱炒菜鍋為「鼎 tiann2」,一般人家炒菜鍋如果破了,會有「補鼎的 poo2-tiann2-eh」,有一個炭火小爐子,將「生仔 senn1-ah」燒紅、燒軟,補在破洞上。台語對話:「你去補習補那一科?」「愈補愈大孔 lu2-poo2-lu2-tua7-khang1」,用的比喻就是「補鼎的」把破了小洞的鍋,敲得洞更大一點,才將破洞補上。據說還有補碗的,我在彰化市內倒是沒見過。

Blogger Taiwanlang 提到...

細漢e時baht看過補碗e人。伊用的工具是一支像拉二胡e弓,ko有幾支幼幼的鑽子。弓a兩頭連一條索a,索a seh 鑽a 一linn,補碗e人na像eigh 弦a 同款giu 來giuh 去,tih 碗e bih-thun 兩邊鑽孔,tsah 用ㄇ型e鈎釘ka 伊固定。補好e碗"必巡"ka 補釘lon真明顯刺目。無sui。

2012年3月6日下午8:29

Blogger 藏經閣外的掃葉人 提到...

不管是「補鼎」或「補碗」,都會產生重金屬汙染食物,不是符合衛生標準的作法。

2012年3月7日下午12:07

2. 搏茭:「puak-kiau2」,也就是賭博,到了西元1960年之前,彰化市只要是農曆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主要街道兩旁擺了各式各樣的賭博攤子,最聲勢浩大得當然是位於中正路「車路口」「阿興仔 ah-hin1-ah」的賽馬了,記得有6-8隻鉛馬塗上不同顏色,賭者押賭注在顏色上,到時候你的顏色的鉛馬最先到達終點,你就贏了,印象中好像是用手搖齒輪帶動馬匹往前。其他較普遍的是賭二十一點、十二生肖或直接擲骰子的,那種草根的賭性大發,不是輕易能想像得到的。

3. 包菜尾:剛到美國時,中餐廳有一道菜叫「Chop Suey 雜碎」,據說就是「菜尾」。小時候參加迎神、入厝、婚嫁的宴席時,總有人把每桌的剩菜用小提鍋帶走(那時還不流行用塑膠袋包食物)。近年來,好像認為「包菜尾」回家是有失體面的事,沒再看到這樣的舉動了。

4. 賣香包:「端午節小孩掛著艾草或香包辟邪」,客家話仍叫「香包」,台語稱「香芳 hiunn1-phang1」。讀中學時,端午節菜市場有賣香包的,有賣艾草蒲葉的。鄰居女生還會自己做香包。近來已不再有小孩端午節佩帶香包的習俗。

5. 釣青蛙:「釣田蛤仔 tio3-tshann5-kap-ah」,小時候大人不准小孩稱「水蛙 tsui2-ke1」,小孩會在黃昏五、六點的時候,拿一根線,不用釣鉤,直接在田裡釣青蛙。

6. 剁甘蔗:以前見到在甘蔗攤上,幾人合買一根甘蔗,將甘蔗頭尾削平,輪流將甘蔗豎立,用甘蔗刀平押著,然後提起甘蔗刀將甘蔗皮削去,「甘蔗皮」削到那裡,那一節就屬這個人。切齊削平之後,下一個人又是橫刀再直剖甘蔗。據說也有人用此賭錢,詳細門道,我就不說了。

7. 大礐:「tai7-hak」,又稱「屎礐 sai2-hak」(糞坑),彰化市以位於往花壇路上的「大埔大礐」最著名,只要有人宣稱他要讀大學,大人就會問是不是讀大埔那所「大礐」?

8. 拖屎連:台灣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國民黨統治最初十年,都市內有「水肥大隊」,台語稱為「拖屎連 thua1-sai2-lien5」,每家每三天會來掏糞,以免水肥從糞坑溢出來。所以彰化的小孩大都聽過家長訓誡:「不努力,你以後會拖屎連」。

9. 鬧洞房:以前婚禮當天晚上,婚宴請客完畢,客人散盡,接下來的餘興節目是「請吃茶 tshiann2-tsiah-te5」。這活動只有男方親戚參加,朋友、姑表、姨表、女方親屬不受邀請,通常是不參加。剛開始,媒人會陪著新娘出來請糖果(記得是冬瓜糖),媒人一一介紹稱呼,新娘子要記住那位是誰,要稱呼什麼。接下來敬煙,又稱呼一輪;敬檳榔又叫一輪,再來是端茶,這時喝茶的人要準備紅包,等新娘子出來收茶杯時,要把紅包押在杯子下,這叫「押茶甌 te3-te5-au1」,這些錢會成為新娘子的私房錢。收完茶杯後,公公婆婆會轟客人回家,讓這對新人早點休息。新娘送客時,每人會致贈一條手帕和一雙拖鞋。

10. 割稻仔尾:「kua3-tiu7-ah-bue」,這不是去割「稻仔的尾端」,而是「割稻仔」結束後的「拾穗」,漢族與歐洲都有此古俗,割完稻後,聽任寡婦孤兒去撿拾田中散落的穀粒,台語稱此為「割稻仔尾」。台語將此引申為賺大事業邊緣的蠅頭小利。如「蘋果電腦」賺大利,台灣組裝工廠為「割稻仔尾」;賣烤雞為賺大利,賣雞爪為「割稻仔尾」。

11. 撿蔗尾:「khio3-tsia3-bue2」, 甘蔗最頂端的蔗葉,用來餵食牛隻。

12. 撿牛屎:「khio3-gu5-sai2」,牛屎曬乾可以生火炊煮食物,所以牛車上會有一把工具,隨時將牛屎搜集回家。

13. 吃鳳梨心:「tsiah-oong5-lai5-sim1」,鳳梨會社(oong5-lai5-hue7-sia7)生產鳳梨罐頭,自動化機器會卸下一根根鳳梨心,小時候嫂嫂到鳳梨會社兼差當女工,小孩就跟去吃鳳梨心。

14. 收驚:「siu1-kiann1」,小孩久病不癒,舊時台灣習俗會送去「收驚」,通常患者家屬會拿一盤滿滿得生米粒,和一件幼兒的貼身衣服,有一位「尪夷」(是男生)會燒香噴酒霧而開始「上童 tsiunn7-tang5」(童乩 tang5-ki1 神靈上身),有一個「桌頭 to3-thau5」會解釋童乩所說的神言神語(也可以稱作「乩言乩語」),接著掀開附蓋著幼兒衣物的盤子,圓滿的整盤米粒會在某一方向有凹痕,接著不外是在家門口朝那一方向燒金紙,或者朝那一方向找醫生。「尪夷」可能是舊時平埔族的巫醫。

15. 湊衫工:「tau3-sann1-kang1」,小時候,街坊鄰居有喪事,鄰居主動會搭棚子,發落喪家去買各種親戚等級需用的各色紗布,老人家主動了解親戚數量狀況,準備孝男的麻衣與麻繩頭套,孝女的白色孝服與蓋頭,女婿、姑表、外家等等顏色不同的麻紗布料,這些顏色與式樣繁複,只有老人家才搞得清楚。近代,大概只有倚賴禮儀社一手包辦了。

16. 猜墓粿:台灣在 1970 年之前,如有新墳,或新墳的第一年清明掃墓,祭拜完會鳴炮,記得小時候看到過,在墓場放牧牛羊的小孩會跑過來,三哥會要他們排成一隊,把祭拜過的食物分給他們,還會一人分一個五毛錢的銅板。這在故鄉彰化稱作「猜墓粿 iok-bon7-kue2」。

 

5 則留言:

  1. 足久無食著鳳梨心!(阮細漢 liu糖仔的擔 攏有咧賣)

    回覆刪除
  2. 細漢e時baht看過補碗e人。伊用的工具是一支像拉二胡e弓,ko有幾支幼幼的鑽子。弓a兩頭連一條索a,索a seh 鑽a 一linn,補碗e人na像eigh 弦a 同款giu 來giuh 去,tih 碗e bih-thun 兩邊鑽孔,tsah 用ㄇ型e鈎釘ka 伊固定。補好e碗"必巡"ka 補釘lon真明顯刺目。無sui。

    回覆刪除
  3. 對了,想請教掃葉人兄,「tau3-sann1-kang1」是否只能用在該場合?一般的"幫忙"不可以用「tau3-sann1-kang1」,只可以用"「tau3-kah chiuh」?

    回覆刪除
  4. 「tau3-sann1-kang1」與「tau3-kha1 tshiu2」, 兩者都有人用,意義上沒有差別。印象中,小時候聽到「tau3-sann1-kang1」的比較多。

    回覆刪除
  5. 不管是「補鼎」或「補碗」,都會產生重金屬汙染食物,不是符合衛生標準的作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