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內觀禪修時,是否應直觀過去色、未來色---2

104

直觀當下的名色

1. 前言
二十世紀初期,「毘婆舍那修行」或稱「內觀修行」,逐漸地普及於緬甸僧俗之間。直至二十世紀中葉,緬甸佛教已因毘婆舍那修行,而聞名於亞洲佛教國家;並且,這股修行風潮也開始漸漸傳布至歐美等西方國家,引起了廣泛的回嚮。 然而,如眾所周知,佛教向來不僅具有單一樣貌而是展現多元、豐富的型態,同樣的,當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的情況亦是如此。雖然各修行系統、團體莫不宣稱,自身乃依循巴利聖典,教導著歷史上的佛陀所傳授的毘婆舍那修行——藉由觀照身心現象的本質來解脫煩惱、證得涅槃——,然而,各自所教導的禪修方法、技巧終究未盡相同;對某些巴利文獻的解讀,也有意見相左之情況。如此,不同禪修系統所教導的毘婆舍那修行,不但呈現出多樣、豐富的面貌,有時因為彼此間在教理見解、修行方法上的歧異,不同禪修系統、團體(的追隨者)之間也會有某種緊張、對立的關係。英國學者King (1992:124)曾指出,緬甸各禪修中心或其信眾之間存在著對立的關係,各自宣稱自己所學的方法是「較深入的」(deeper)、「較艱深的」(more difficult)或「更快捷的」(faster)。就不同團體之間對禪修方法的批判而言,King (1992:139~142)則提到,孫倫(Sunlun)禪修系統批評其他修行系統所主張的「標記」、「無法觀痛時可更改姿勢」的禪修技巧。另外,Houtman (1990:187)也描述,某些傳承系統認為其他系統的修行方法過於偏重「定」(concentraton);相對地,被批評的一方則認為,前者所教的「不先修定而逕修毘婆舍那(vipassanā)」的方法,會令禪修者付出更多的修行時間,因此不適合在家居士。諸如此類關於禪修方法、理論的不同見解,顯示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也展現了二十世紀緬甸毘婆舍那修行的蓬勃發展與各家爭鳴的
盛況。
本文延續學者們對當代緬甸禪修傳統的研究,以雷迪(Ledi)、馬哈希(Mahāsi)及帕奧(Pa-Auk)三個重要系統為例,探討不同修行系統之間,對於「毘婆舍那行者是否必須直觀過去及未來的名色、或只需直觀現在名色」的問題,有著怎麼樣的不同主張,其所依據的理證、教證又是什麼?希望本文的撰寫,能使吾人對於當代緬甸毘婆舍那修行傳統在禪修理論上之歧見及相關的巴利文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介紹上述三個修行系統的主張之前,有必要先界定本文中「過去」、「現在」、「未來」、「直觀」等重要術語的定義。首先,當身心現象(名色)現起時,若能立刻、迅速、直接地觀察到它們,這種身心現象發生的時刻,便是本文所說的「現在」(paccupanna),或稱為「當下」。因此,若就巴利阿毗達磨教理而言,本文所說的「現在」,非指「剎那現在」,而是「相續現在」的概念。相對於「現在」,而說「過去」、「未來」:如此,「過去」是「現在」之前的時間,包含過去世;「現在」之後的時間,包含未來世,即屬「未來」。其次,本文所謂的「直觀」,指的是「透過親身體驗的觀察」,也就是巴利文獻裡所謂的「現量智」(paccakkhañāṇa),此乃與「推論智」(anumānañāṇa)相對。
以下,節§2、§3將分別介紹主張直觀現在的主流派,即馬哈希系統、雷迪系統(以葛印卡、莫哥為代表)之觀點,以及主張直觀三世的帕奧系統之見解,及各自所依據的教證、理證。節§4將說明帕奧系統之主張在二十世紀末於緬甸佛教界所引起的諍論,並探討其所依據的教證。節§5、§6則舉出巴利三藏與注釋文獻中,足以支持主流派觀
點的教證。最後總結全文,並提出筆者對此諍論的看法。
2. 直觀當下的名色
此節先敘述緬甸主流的毘婆舍那修行系統,即馬哈希(Mahāsi)、葛印卡(Goenka)及莫哥(Mogok)三系,對「直觀現在」的看法。
馬哈希禪師(Mahāsi Sayādaw, 1904-1982)於《無我相經講記》中,解釋五取蘊的「過去、未來、現在」等十一個面向之時指出,禪修者修行毘婆舍那時,只需直接觀察當下現起於自身裡的名色現象:
即使是發生在自身裡的〔名色〕現象,因為未來的尚未發生,也並不存在,禪修者只能依推測,來了知未來的事。同樣地,過去已發生的現象,禪修者也無法如實了知它們的本質,只能推測而已;即便是這一世裡發生的,禪修者亦不易了知它們究竟是什麼。難以看清幾年前、幾月前、甚至幾天前究竟發生什麼事,就算幾小時之前發生的現象之真實本質,禪修者也難以了知。一般人在見、聽或觸到某個所緣之後,對所緣的執著便會即刻生起,產生世俗的概念,認為那是「我」、「他」、「女人」或「男人」。 因此,如《一夜賢者經》所說: “Paccuppannañca yaṃ dhammaṃ, tattha tattha vipassati” ,修行毘婆舍那時,應僅觀照當下,也就是,在見、聽等之時進行觀照。《念處經》也說,在行、住、坐、臥之時,應觀照當下實際正在發生的現象。
在《無我相經講記》中,馬哈希禪師舉出理證及教證,說明修習毘婆舍那時,禪修者只須觀照當下現起的名色現象。首先,在理證方面,未來的名色,因尚未生起,顯然無法被直接觀察;至於過去的名色,禪修者在回想它們時,總帶有「人」、「我」等的概念,因此也難以了知過去名色的真實本質。其次,在教證方面,馬哈希禪師則引用了《一夜賢者經》及《念處經》 為證,如《念處經》的經文中,總是提到比丘應如實了知當下正現起的現象,例如,「行走時,了知我在行走」(gacchanto vā ‘gacchāmī’ti pajānāti)、「感受苦受時,了知我在感受苦受」(dukkhaṃ vā vedanaṃ vedayamāno ‘dukkhaṃ vedanaṃ vedayāmī’ti pajānāti)、「心有貪時,了知心有貪」(sarāgaṃ vā cittaṃ ‘sarāgaṃ cittan’ti pajānāti)、「內有欲貪時,了知內有欲貪」(santaṃ vā ajjhattaṃ kāmacchandaṃ ‘atthi me ajjhattaṃ kāmacchando’ti pajānāti)等等。
至於如何了知過去、未來名色,馬哈希禪師認為,禪修者在直觀當下名色現象之餘,可以基於此親身體驗,以「推論」的方式,了知發生於過去及未來的名色,例如:
基於對觀照時顯現的「想」的了知,禪修者可藉由「推論」,思惟過去、未來及整個世間的「想」。
基於對觀照時顯現的「行」的了知,禪修者可藉由「推論」,思惟過去、未來及整個世界的「行」。
除了上述《無我相經講記》的說明之外,馬哈希禪師在《內觀基礎》一書中,也提到禪修者只須觀照當下正現起的名色現象,至於過去、未來的名色,禪修者僅能藉由「推論毘婆舍那」(inferential insight)來了知:
我們觀照正在現起的現象;不觀照過去、未來或不確定時間的事物。於此,我們所講的是「實際毘婆舍那」。在推論的禪思中,我們則可以觀照過去、未來和不確定時間的事物。毘婆舍那有兩種:「實際的」及「推論的」。觀察實際發生的現象之相、味、現起,這是「實際毘婆舍那」。依此「實際毘婆舍那」,推論過去、未來及未經驗過的現象也是無常、苦、無我的,這是「推論毘婆舍那」……為何我們不觀過去或未來的事物?因為它們無法讓你瞭解真實本質,並去除煩惱。
值得注意的是,馬哈希禪師似乎認為,一般的禪修者無法直接觀照過去、未來的名色之真實本質。這個觀點,顯然和下文將提到的帕奧系統之主張,相互衝突。此外,在《緣起講記》中,馬哈希禪師以描述菩薩成佛前如何觀照緣起法之經文為依據,認為觀照此生的名色現象便足以令修行成就:
完整描述緣起的巴利經文,談到「行緣識」、「無明緣行」。但是,菩薩的思惟只到這一生裡「名色」與「識」的互依。換句話說,他思惟「名色與識」的相互關係,未說「識」與過去世的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就禪修者而言,思惟此生就足以令毘婆舍那修行成功。
「菩薩觀察今生的緣起,未涉及過去」,此論點出自《因緣相應》的第六十五經 。在此經中,緣起支的考察只到「識」與「名色」相互依緣,未提到「行緣識」與「無明緣行」。再者,對此經文,《相應部注》也評論說:「為何沒有〔另兩環緣起〕?因為無明與行屬於第三有〔即過去世〕,此毘婆舍那與它們無關。大士〔即菩薩〕依現在五取蘊,修持毘婆舍那。」 因此,這部經也被馬哈希禪師當作不必直觀過去世名色,只需觀察現在五蘊名色的文證。
不僅馬哈希禪師及其弟子們教導禪修者僅需直觀當下的五蘊 ,就筆者所見,緬甸絕大多數的毘婆舍那修行系統,亦如馬哈希系統一樣,僅教導禪修者觀照當下現起的名色現象,並未要求禪修者直觀過去及未來的名色。例如,屬於雷迪禪師(Ledi Sayādaw, 1846~1923)的傳統,於世界各國廣設禪修中心的葛印卡(S.N. Goenka,1924 ),解釋「念」的涵義時說:
「念」的字面意思,如同今日在印度被大家所使用的“smṛti”,是「記憶」或「記得」。毘婆舍那非關對過去的記憶,但是你必須一直記住禪修的所緣,也就是身體內的名、色。對「念」的一個更好的理解是「覺知」,且必須是對此刻、當下的如實覺知,與過去及未來無關。
再者,從葛印卡的其他著作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作為其禪修方法之特色的「掃描身體」(body-scan)之技巧,僅要求禪修者觀照當下發生在自身內的名色現象,完全未涉及過去、未來的名色。
此外,深受雷迪禪師啟發,以教導阿毗達磨及圖解緣起法聞名,於緬甸境內廣設禪修中心,其規模僅次於馬哈希系統的莫哥禪師(Mogok Sayādaw,1900~1962)也僅要求禪修者張觀察當下的名色:
你需要用功的,是現在的「緣起」。這不是指一天之內的所見、所聽,而是指你當下之所見、所聽。禪修時,重要的是觀察當下。不要回憶過去,也不要期待未來,就只是觀察當下發生的現象。
在緬甸近代,關於毘婆舍那修行的著述相當豐富,雖然被英譯或中譯的作品,相對而言僅是少數,然而從這些譯作中不難得知,就二十世紀為人所熟知的緬甸修行系統而言,當教導毘婆舍那修行時,皆僅要求禪修者觀照當下正在發生的名、色現象,罕有禪師教導禪修者直觀過去、未來世的名色——就筆者所見,於1990年代興起的帕奧系統,應是唯一要求禪修者直接觀察過去、未來名色的修行系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