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心栽---《經集》《義品》780 偈--1



閱讀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經集》《義品》,有一『心栽』的譯語讓讀者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經集》《義品》780偈,(27 册, 226頁)『若人瞋怒語誹謗,妄信他人說真實,牟尼不近誹謗語,牟尼到處無心荒。』

元亨寺版《南傳大藏經》《大義釋》780偈,(45 册, 74頁)解釋為『一部之人人,實有瞋怒意,以言(誹謗)語,他人(妄信彼),意彼為真實,以言(誹謗)語,牟尼不接近,所生(誹謗)語,故牟尼何處,亦無有心栽。』

同一偈頌翻譯的字句卻不同,在 76頁則指『心栽』為『五心栽』,也就是『無「貪栽」、「瞋栽」、「癡栽」』。

這樣也沒解釋清楚。

閱讀郭良鋆翻譯的《經集》780 偈為『思想邪惡的人爭辯,思想純真的人也爭辯,而牟尼不參與發生的爭辯,因此,牟尼在任何地方都不受阻礙。』

第四句元亨寺譯本為「故牟尼何處,亦無有心栽」,郭良鋆譯為「沒有阻礙」,被譯作「心栽」的這個巴利文khilā,可能不太容易表達吧,對照PTS英譯,Mr. K.R. Norman 譯為Barrenness,意為荒蕪,不生長農作物的土地。

《成實論》「五慳者,住處慳、家慳、施慳、稱讚慳、法慳。

住處慳者,獨我住此,不用餘人。

家慳者,獨我入出此家,不用餘人;設有餘人,我於中勝。

施慳者,我於此中獨得布施,勿與餘人;設有餘人,勿令過我。

稱讚慳者,獨稱讚我,勿讚餘人;設讚餘人,亦勿令勝我。

法慳者,獨我知十二部經義,又知深義,祕而不說。

問曰:『是五慳有何等過?』

答曰:『是住處等多人共有,是人既捨自家,於共有中更生慳吝,是弊煩惱;又此人於解脫中終無有分。所以者何?是人於共有法,尚不能捨,何況能捨自五陰耶?又此人墮餓鬼等諸惡處生,又此人以利養覆心,則生憍慢,輕餘善人,故墮地獄。又壞他施故,若得人身則為貧窮。又以慳心斷施者功德、受者施物,故得重罪。若慳吝法得盲等罪,所謂生盲及多惡中生,不得自在退失聖胎,三世十方諸佛怨賊往來生死,常為愚癡,善人遠離。離善人故,無惡不起。惡名三種惡。惡大惡惡中惡。惡名殺盜等。大惡名自殺亦教人殺自慳亦教人慳。惡中惡名自吝法亦教人吝法,是人吝法令多人墮惡,亦是滅佛法道。如經中說:『住處慳有五過:未來善比丘不欲令來,已來則頻蹙不喜,念欲令去;藏僧施物,於僧施物生我所心。家慳有五過:以貪著家故,則與白衣共同憂喜,斷白衣為福、受者得施,斷此二故即生此家為廁中鬼。施慳有五過:常乏資生破二人利,訾毀善人,心常憂惱。稱讚慳有五過:聞讚餘人,心常擾濁;於百千世常無淨心,呵毀善人、自高己身,卑下他人,常被惡名。』又一切慳總有斯過,謂積聚多物畏怖大眾,多人憎惡心常擾濁,身常孤煢生下賤家,如是無量是五慳過。

五心栽:疑佛、疑法、疑戒、疑教化,若有比丘,為佛及諸大人所稱讚者,是人則以惡口讒刺,是名為五。疑佛者作如是念:『佛為大?富蘭那等為大耶?』疑法者:『佛法為勝?違陀等為勝耶?』疑戒者:『佛所說戒為勝?雞狗等戒為勝耶?』疑教化者:『阿那波那等教法為能至泥洹不?』讒刺者:『以瞋恚心、無畏敬心侵惱善人。』是人以此五法敗壞其心,不任種諸善根,故名心栽。』問曰:『是人何故於佛等生疑?』答曰:『是人不能多聞,是故生疑。若多聞者疑則薄少,此人愚癡無智,不知分別佛法異法。是故生疑。又此人於法不能得味,是故生疑。又不聞不讀違陀等經,聞人稱讚故生貴心。又是人世世邪疑偏多,心常濁故,於佛等疑,如佛侍者蘇那剎多羅。又此人與多邪見人共同事業,故令生疑。又此人讀誦違伽陀和羅那等邪見經,故壞正智慧,是故生疑。又此人於諸法義喜生邪念,不能得造經者意,是故生疑。又此人始終不能得自利功德,以此緣故於佛等生疑。五心縛:若人不離身欲故貪著,身不離五欲故貪著欲;又與在家、出家人和合,於聖語義中心不喜樂,得少利事自以為足,是中四縛因貪欲起。若人不離內身欲故,於外色等欲中生著,是故樂與眾鬧和合。以樂憒鬧故,於聖語義示寂滅法中,心不喜樂。是故於持戒、多聞及禪定等少利事中,自以為足。以貪著此少利事故亡失大利,智者不應貪著小事以妨大利。是人若離八難,得人身難,故應一心勤加精進。又凡夫法不可信也,若離此具足因緣或有餘緣,終不復能得入聖道。又不貪小利,則能得出家果報,亦死時不悔,亦能自利利他,又此人於功德中尚不貪著,何況惡法?故名正行。又凡夫過咎所不能染。』問曰:『何謂凡夫過耶?』答曰:『經中說:「凡夫應二十種自折伏心。應作是念,我但形服異俗空無所得,我當以不善而死,當墮大怖畏海,當之畏處,不知無畏處亦不知道。不得禪定數受身苦。難離八難怨賊常。」」(CBETA, T32, no. 1646, p. 321, a6-b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