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早期出家眾或在家居士誦讀的經典--2



2. 在白拉特(Bairat)之阿育王石柱法敕,年代約於世尊涅槃後 130年,法敕說:「摩竭陀國之天愛王敬禮僧伽,問候其少病樂住。諸大德知朕既對佛法僧有恭敬與信心,諸大德、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善說,而且,諸大德,今朕思惟:『如此正法當應久住』,而指示如下:諸大德,此等之法門應時聽聞、憶持。」

在這個法敕,阿育王指示應該時常聽聞憶持的經典為:

[1] Vinayasamukare,即使大多數的翻譯與解釋為「毘奈耶的最勝法教」,不過有人建議此經應該是指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的『轉法輪經』(《雜阿含 379經》、《SN56.11~12》),而不是『毘奈耶』。漢譯可見《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出版社>,《四聖諦與修行的關係》(轉法輪經講記)[捷克;釋性空 Dhammadipa],<香光書鄉出版社>與元亨寺《南傳大藏經》。

[2] Ariyavasani 聖居經,《AN 10.20》(《增支部尼柯耶 10.20 經》),相當於《增一阿含 46.2 經》,也可參考《雜阿含 71 經》。漢譯可見《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出版社>與元亨寺《南傳大藏經》。

[3] Anagata-bhayani 當來怖畏經,《AN 5.77~79》(《增支部尼柯耶 5.77~79 經》),相當於《十誦律》「佛告優波離:當來有五怖畏。」(CBETA, T23, no.1435, p. 358, c26-p. 359, b15),也可參考《佛說五恐怖世經》「佛告諸比丘:有五當來恐怖」(CBETA, T24, no. 1481, p. 957, b28-29) 漢譯可見《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出版社>與元亨寺《南傳大藏經》以及《大正藏》23册、24册。

[4] Muni-gaathaa牟尼偈,現代學者建議為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五部《經集 》的第一品蛇品
第十二經。

[5] Moneyasute 寂默行經:現代學者建議為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五部《經集》的第三品大品
第十一經,那羅迦經。

[6] Upatisa-pasine 優婆帝沙問經,現代學者建議為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五部《經集》的第四品義品第十六經。 ( [4][5][6]漢譯及英譯可見

 A. 《The Group of Discourses II》,[K. R. Norman、UK],<PTS> 
 B. 《南傳大藏經》,[台灣、吳老澤編譯],元亨寺,【小部尼柯耶】<經集>及<義釋>
C. 《香光莊嚴》,<香光書鄉出版社>,散見向智尊者文章的翻譯
D. 《義足經》,[三國吳、支謙譯]《大正藏》第四册。

[7] Rahulovada 羅睺羅經,巴利《中部尼柯耶 61經》,《中阿含 14 經》。漢譯可見《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出版社>與元亨寺《南傳大藏經》。

[附記]:

1. 由於在白拉特(Bairat)之阿育王石柱法敕只留下經名,除了比對相似的經名之外,實際上很難有進一步的資料指證坐實那一部經就是現存的這一部經,即使經名完全相同也無法保證完全吻合,更何況有些經名與猜測的經有相當的差異。

2. 即使上述所推斷的經名完全正確,也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何推薦的經典有三部來自《經集》、兩部來自《增支部》、各有一部分別來自《相應部尼柯耶》與《中部尼柯耶》?如果《經集》特別重要,為何在後代並未有特別的強調?此法敕推薦的標準是什麼呢?重要的經典、經文簡潔、經義重要可是不至於太過深奧、以統治者的立場看來非常實用的經典?應該很有可能不是阿育王列這七部經,誰向阿育王推薦的?有幾個人在怎樣的討論下選出這七部經?為何沒推薦讀律?如果第一部代表毘奈耶(戒律),為何未推薦《轉法輪經》和《涅槃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