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早期出家眾或在家居士誦讀的經典--1



1. 有時我興起這樣的疑問:「世尊涅槃後,曾經親炙世尊教導的弟子他們讀誦什麼經?是否在什麼經典中提到過在家人應該讀誦那些經典?即使在佛滅後一百二十年的阿育王時代,當時的出家在家四眾讀那些經典?跟我們在台灣見到的《阿彌陀經》、《金剛經》、《心經》、《法華經》、《首楞嚴經》、《藥師經》、《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華嚴經》、《楞伽經》等等,有什麼差別?」

佛陀未入滅時,弟子聆聽世尊精簡的教導後,獨一靜處,專精思惟,精進不放逸地依教奉行。如《雜阿含17經》:「合掌白佛言:『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住不放逸。」(CBETA, T02, no. 99, p. 3, b29-c2)這是常見的記錄,另外有一經難能可貴地提到尊者阿那律陀背誦經典:《雜阿含1321經》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尊者阿那律陀於摩竭提國人間遊行,到畢陵伽鬼子母住處宿。時尊者阿那律陀夜後分時,端身正坐,誦憂陀那、波羅延那、見真諦、諸上座所說偈、比丘尼所說偈、尸路偈、義品、牟尼偈、修多羅,悉皆廣誦。爾時畢陵伽鬼子夜啼,畢陵伽鬼子母為其子說偈呵止言:

[畢陵伽鬼子,汝今莫得啼;當聽彼比丘,誦習法句偈;若知法句者,能自護持戒;
遠離於殺生,實言不妄語,能自捨非義;解脫鬼神道。]

畢陵伽鬼子母說是偈時,畢陵伽鬼子啼聲即止。」

經中提到尊者所背誦的有:
[1] 憂陀那:為Udana的翻譯,現今巴利三藏《小部尼柯耶》,第一部為《小誦》,第二部為《法句經》,第三部為《憂陀那》,實際上,漢譯文獻顯示「說一切有部」有可能稱《法句經》為《憂陀那》,所以有可能是指兩者,而非單純地意指巴利《小部尼柯耶》的《憂陀那》,另外在漢譯及巴利文獻均提到《憂陀那》為「九分教」或「十二分教」之一,也有可能是指整個分類。《法句經》的漢譯相當容易取得,有慧炬出版社淨海法師譯的《真理的語言,法句經》有中英文翻譯,
佛陀教育中心流通、周金言翻譯的《法句經、故事集》,流通處偶而可以看到的了參法師譯的《法句經》,市面上買得到的探索家出版社的《法句經》,《大藏經》裡的《法句經》、《法集要頌經》、《法句譬喻經》及《出曜經》等等。
《小部尼柯耶》《憂陀那》的漢譯比較難找,曾見過一本《小部經》漢譯(譯自泰文小部經),但是印行數量有限,流通量並不廣。

在元亨寺翻譯的《南傳大藏經》《小部尼柯耶》有此兩種,不過大概只有到佛教圖書館去閱讀,這一類的書通常圖書館是不外借的。

[2]波羅延那:為 Paaraayana 的翻譯,現今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五部《經集 Sutta-nipaata》的第五品,提及十六學童各自向世尊問一個問題,以及世尊的回答,《雜阿含經》及《相應部尼柯耶》有三到四部經曾經解釋這些問答的偈頌。市面上有探索家出版社、郭良鋆翻譯的《經集》(佛陀教育中心也有流通本),在元亨寺翻譯的《南傳大藏經》《小部尼柯耶》有《經集》及《義釋》,特別要提的是郭良鋆翻譯的《經集》有大乘的意味,這是巴利原文所沒有的,閱讀時可能
需要在此留意。

[3] 見真諦:為 Itivuttaka 的翻譯,巴利三藏《小部尼柯耶》的第四部,漢譯只有譯自泰文的《小部經》及元亨寺《南傳大藏經》《小部尼柯耶》,或譯為(如是語 Satyadrsa、一筑多、善導、伊帝目多伽),是十二分教之一。古譯有玄奘譯的《本事經》(CBETA, T17, no. 765, p. 662, b15)

[4][5]諸上座所說偈、比丘尼所說偈:巴利《小部尼柯耶》的第八部、第九部,漢譯有圓明出版社、鄧殿臣譯的《長老偈、長老尼偈》及元亨寺《南傳大藏經》《小部尼柯耶》。鄧殿臣也將註解譯出,對讀者較為方便。

[6]尸路偈:為 Saila-gaathaa或者Sela-gaathaa 的翻譯,[說一切有部]所傳的「世羅尼偈 Sela-gaathaa」在《長老尼偈》也有世羅比丘尼的偈,不過這在《雜阿含經》及《相應部尼柯耶》是作為長老尼阿臘毘 Alavika的偈。《長老尼偈》中世羅尼偈為:

 57 世本無涅槃,清淨何所為?速速尋歡樂,免得日後悔。
 58 愛欲似毒箭,五蘊似鉆板,汝所說歡樂,與我已無關。
 59 斷除一切貪,斷除癡愚闇,惡魔汝當知,汝已被我斬。

《雜阿含 1198經》「魔波旬即說偈言:『
世間無有出,用求遠離為?還服食五欲,勿令後變悔。』
時阿臈毘比丘尼作是念:『是誰欲恐怖我?為是人耶?為非人耶?姦狡人耶?』心即念言:『此必惡魔欲亂我耳。』覺知已,而說偈言:『
世間有出要,我自知所得,鄙下之惡魔,汝不知其道,
譬如利刀害,五欲亦如是,譬如斬肉形,苦受陰亦然,
如汝向所說,服樂五欲者,是則不可樂,大恐怖之處,
離一切喜樂,捨諸大闇冥,以滅盡作證,安住離諸漏,
覺知汝惡魔,尋即自滅去。』時魔波旬作是念:『彼阿臈毘比丘尼已知我心。』愁憂不樂,即沒不現。」(CBETA, T02, no. 99, p. 325, c29-p. 326, a16)

可以將《雜阿含 1198經》與《長老尼偈》57~59頌認為是同樣的偈頌。

[7] 義品:為 A.t.thakavagga 的翻譯,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五部《經集 Sutta-nipaata》的第四品,在《大智度論》中有引述部分偈頌,市面上有探索家出版社、郭良鋆翻譯的《經集》(佛陀教育中心也有流通本),在元亨寺翻譯的《南傳大藏經》《小部尼柯耶》有《經集》及《義釋》,在《大正藏》有三國支謙翻譯的《佛說義足經》(CBETA, T04, no. 198, p. 174b)

[8]牟尼偈:為 Muni-gaathaa 的翻譯,現代學者建議為巴利《小部尼柯耶》第五部《經集》的第一品蛇品第十二經。

[9] 修多羅:為十二分教之第一分教,在鳩摩羅什的門下四哲之一、釋僧肇《長阿含經序》「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CBETA, T01, no. 1, p. 1, a11-13)

可以作為修多羅的解釋。

[附記]:《雜阿含1321經》的對應經典內容與此不同。

《別譯雜阿含 320經》「爾時尊者阿那律從佛遊行,至彼摩竭提國鬼子母宮。時阿那律中夜早起,正身端坐誦法句偈及波羅延、大德之偈。又復高聲誦習其義及修多羅等。時鬼子母所愛小子,字賓伽羅,啼泣墮淚。時鬼子母慰撫子言:『道人誦經汝莫啼泣。』即說偈言:『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聽是偈已除破戒,獲得清淨能守禁﹔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聽是偈已得不殺,汝賓伽羅止爾聲﹔
  聽道人誦法句偈,聽是偈已得實語﹔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離鬼胎,是故汝應止啼聲。」(CBETA, T02, no. 100, p. 480, c20-p. 481, a3)

只提到 [1] 法句偈、[2]波羅延那、[4][5]大德之偈及[9] 修多羅。

而《相應部尼柯耶》《SN 10.6》則只提及法句偈(dhammapadani 法句的複數)而非經名
《法句經 dhammapad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