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義足經讀書會, 第二章--1



第二章的故事,國王的宮女見到一位衣服破敗、長了鬍鬚頭髮的出家比丘,以為遇到鬼,國王問明是佛教沙門後,認為其未證四禪,淫欲未盡,想殺此比丘。這一故事也出現於《增一阿含31.2經》,不過,《增一阿含31.2經》世尊教誨此比丘應為國王說『四不壞淨』,經中也沒有偈頌,故事的許多細節也差異很大。

《義足經》本章的偈頌相當晦澀難懂,如果沒有其他文獻的幫助,恐怕即使百讀都不解經文內涵。印度人巴帕博士(Dr. Bapat)在西元 1945年曾發表中文《義足經》的英譯(Bapat, P.V. 1945/part 1, 1950/part 2: "The Arthapada Sutra Spoken by the Buddha", in Visva-Bharati Annals, vol. 1 pp. 135-227 and vol. 3 pp. 1-109),相當令人難以置信,因為支謙翻譯的現存經文中,確實有不少即使是藉助巴利文獻也難以解讀的偈頌。

《義足經》:「聞如是,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比丘,在句參國(坤案,此為雜阿含經中譯為拘睒彌國Kausambi,國王為優填王Udena)石間土室中,長髮鬚爪、被壞衣。時優填王欲出遊觀,到我跡山﹔侍者即敕治道橋,還白王:『已治道,王可出。』王但從美人妓女,乘騎到我跡山,下車步上。有一美人,經行山中,從崎至崎,顧見石間土室中,有一比丘長鬚髮爪、衣服裂敗,狀類如鬼。便大聲呼:『天子!是中有鬼!是中有鬼!』王便遙問:『何所在?』美人言:『近在石間土室中。』王即拔劍從之,見比丘如是,即問:『汝何等人?』對言:『我是沙門。』王問:『汝何等沙門?』曰:『我是釋迦沙門。』王言:『是應真耶?』曰:『非也。』『寧有四禪耶?』復言:『無有也。』『寧三禪、二禪耶?』復言:『無有。』『寧至一禪耶?』對曰:『言實一禪行。』王便恚內不解,顧謂侍者黃門:『以婬意念,是沙門凡俗人無真行﹔奈何見我美人?』便敕侍者,急取斷絃截來繫是人。侍者便去,山神念:『是比丘無過,今當怨死。我可擁護令脫是厄。』便化作大豬身,徐走王邊。侍者即白王:『大豬近在王邊。』王便捨比丘,拔劍逐豬。比丘見王去遠,便走出到舍衛祇樹給孤獨園中,為諸比丘說本末(坤案,拘睒彌與舍衛城相去甚遠)。比丘即白佛:『佛是時因、是本,變有義生,命我比丘悉知經卷出語,為後世學作明,令我經道久住。』是時佛說義足經:〔

772 繫舍多所願,住其邪所遮﹔以遮遠正道,欲念難可慧﹔

773 坐可繫胞胎,繫色堅雖解﹔不觀去來法,慧是亦斷本﹔

774 貪欲以癡盲,不知邪利增﹔坐欲被痛悲,從是當何依﹔

775 人生當覺是,世邪難可依﹔捨正不著念,命短死甚近﹔

776 展轉是世苦,生死欲溪流﹔死時乃念怨,從欲詆胎極﹔

777 自可受痛身,流斷少水魚﹔以見斷身可,三世復何增﹔

778 力欲於兩面,彼可覺莫著﹔莫行所自怨,見聞莫自污﹔

779 覺想觀度海,有我尊不計﹔力行拔未出,致使乃無疑。〕

佛說是義足經,比丘歡喜。」(CBETA, T04, no. 198, p. 175, c27-p. 176, b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