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法友飛鴻 508:佛經經文的翻譯問題


呂應鐘: (2024/6/5)
  終於在此看到論及佛經校勘的文章。40年前,我當時對一位佛教界著名老師提及同一經文有翻譯不同的問題,他回答「不可不可,不可更動」,讓我對佛教界大失所望。怎麼都在讀翻譯有誤的經典?怎麼能開悟呢?全被關在教派裡頭,哀哉。
----------
帖主回答:
1. 注意到古代不同漢譯經典的翻譯者,將同一個字翻譯成不同詞彙,如將「觸 phassa」翻譯成「更樂、更、觸」等等,甚至有「一詞多譯」的現象,同一部經的翻譯者,在相隔一、二十字之後,將同一個字翻譯成不同字彙。這當中還有「誤譯、增譯、缺譯、次序紊亂」等等問題。承認漢譯經典為翻譯文獻,不管是古德的翻譯、還是今人的當代翻譯,都存有「翻譯問題」,這才是合宜的看法。堅持《大藏經》無誤,是「不合時宜」看法,連巴利經文都有拼寫錯誤咧!何況漢譯經文。
  2. 雖然,當巴利文本或梵文寫卷與漢譯文獻有出入時,很多例子顯示是漢譯出錯;但是也有很多例子指出漢譯保留了巴利文獻所忘失的古義,或者顯示漢譯保留了其他部派的樣貌。不能武斷地說漢譯為訛誤。
3. 由於堅信第一結集時,五百羅漢訂立經律;漢地學佛者不自知地認定每一經典僅有一個版本。實際上,有不少當代學者認為,「現今存世的經律論,有不少是層層累積、多人增訂而成」。其實,所有現存經典都至少經歷一次翻譯而來,有些經典甚至輾轉兩、三次翻譯而來。有不少佛教文獻(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與大乘佛教的文獻都是如此)都經過長時間、不同地域的口頭傳誦,再經多次多年傳抄而成。也就是說,經典是「多文本」的狀態,而不是僅有「一且唯一」的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